随着国内乳源争夺战愈演愈烈,面对牧场奶源与制奶企业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生态产业链的境况,并购国外乳企以获得优质奶源供应成为许多乳业品牌的新路子。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面对国内消费者倒向消费“洋奶粉”,中国企业也争相拥抱海外乳企。
对此,有分析认为中国乳业走出去正是时候。
■记者 肖志芳
1
中国企业加速收购海外奶源
有奶粉经销商透露,目前借道海外反哺国内市场的中资“洋奶粉”品牌不下50 个。乳业专家王丁棉也曾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前,只有大概五六家国内企业在澳洲、新西兰等地注册奶粉品牌并贴牌生产。但在事件发生后,这一数字迅速上升。
近日,全球最大食品国际展会——法国SIAL 2012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巴黎举行,澳优乳业就以完成海外并购后的新品牌形象亮相,并携旗下三大主营业务牛乳、羊乳自有品牌业务、贴牌生产业务和大宗原料供应业务参展,吸引了众多国际客商和专业人士的关注。
事实上,中国企业对国外乳业资源的“胃口”并不仅限于贴牌生产洋奶粉,近年来还纷纷将目光瞄准了海外牧场资源。去年,一直坚持强化国际化品牌运营能力的澳优,就以现金加股权的方式,收购了有着110多年历史的荷兰海普诺凯乳业集团51%的股份,其后通过海普诺凯全资收购了荷兰另外一家从1938年起就生产配方奶粉的著名企业Lyempf,成为这两家全球主要奶粉代工企业的控股股东。
据了解,澳新、欧盟的养殖成本低、奶源质量好,属于放牧型的草场,基本无需用精料饲养。如此看来,中国企业收购海外奶源,确实属于明智之举。
2
奶源争夺
自建牧场是最大筹码?
奶源兴则奶业兴,这恐怕是乳业行业最流行的一句话。
近年来,由于奶源紧俏稀缺,乳业龙头自建牧场已成风潮,国内乳业巨头布局全国牧场的动作频频,不惜花重金投资自建牧场。
然而自建牧场真是奶源争夺战中最大的筹码?澳优乳业执行董事颜卫彬并不这么认为。“利用全球最优质的资源,然后反哺国内市场,何乐而不为!这也是对中国有限资源的巨大贡献。”
事实上,澳优乳业确实是这么做的,至今没有在国内发展一家奶源供应商,更不要说建设奶源基地了。“我们的全部奶源来自国外最优秀的产地,并由当地最优秀的企业生产。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诉求,通过长期合作及跨国并购,实现了在世界范围内最优化配置资源的全产业链模式。”颜卫彬介绍。
3
中国乳业走出去正是时候
近日,英国咨询机构发布的全球乳业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全球乳业市场将从目前的4360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5050亿美元。许多乳业专家对乳业国际化模式表示了认同。他们纷纷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投资与市场是不分国界的,中国的企业不应再守着一亩三分地,有实力还应走出去,进入发达国家后,将当地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加工技术转化为己有。
业内人士评价,在中国本土乳品企业频繁遭遇市场信任危机的窘况下,澳优的做法在国内乳企中践行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以占有全球优质奶源基地为前提,连续整合国外多家乳企的供应链,使产品采购、生产在海外实现,走出一条由外而内、全球资源配置的独特发展模式。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乳业分析师称,中国乳业走出去正是时候。在海外找奶源成本要比国内低,加上这两年海外投资门槛降低,也让中国企业愿意“走出去”。同时,欧洲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和当地市场需求的饱和,也急需要对外发展,这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机遇。澳优这种立足全球优质资源,服务中国和其他市场高端乳品需求的模式应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