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前奏
“姐姐老师”
尿毒症复发
因为在病倒之前仍在给26名农村孩子代课,“姐姐老师”张海霞的故事迅速在媒体上传播,并最终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成功在湘雅三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
时隔1年,再次来到医院的张海霞却令人扼腕——再次尿毒症,原因是没有按时吃药。
“出院时,我们再三叮嘱,器官移植患者每天都要服药,可康复后的她显然将医嘱抛到了脑后,这才导致了病情复发恶化。”湘雅三医院移植专科副教授明英姿说,后来已未能再联系上张海霞。
■记者 洪雷
11月8日,记者探秘湘雅三医院移植专科,发现20岁至40岁的年轻人成了目前器官移植手术的主体人群,这很大程度上和当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就医习惯、忽略健康检查有关。
上千人在等待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平均每150个人中只有1个人能够等到器官源。但那些有幸获得捐献并成功手术的年轻患者,却多数忽略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手术后非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肝硬化、尿毒症的复发率极高。
器官移植者多是年轻人
8日,17岁的郭建(化名)刚刚做完肝移植手术,躺在湘雅三医院ICU的病房内。17岁的少年,却还不是这里接收过的最年轻的器官移植患者,在此之前,14岁的尿毒症、15岁的肝衰竭,并不少见。
17岁,对于很多人来说,正是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年纪,很难将之与肝功能衰竭、器官移植联系起来。应该说,郭建是一个特例。
事实却并非如此, 湘雅三医院移植专科副教授明英姿说,在她的科室里,年轻的器官移植患者比比皆是,14岁的尿毒症、15岁的肝衰竭并不少见。整体而言,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大多集中在20岁—40岁的年龄段。
明英姿一脸惋惜地说,很多患者如果每年都坚持做健康体检,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初期疾病进行积极治疗,根本不会演变成这么严重的疾病。
“低龄化,更多的是说明,这个年龄段的人更加漠视自己的健康。”
【医生心迹】目前并没有权威结论证明器官移植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有很多病例也确实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患有了免疫系统或者先天性的疾病,病情不断恶化所导致。但年轻的患者这么多,跟他们的生活方式也确有很大的关系,大量饮酒、过度肥胖、连续熬夜,却很少有人关注自己的身体,及时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等到乙肝已经发展成肝硬化、肾炎已经演变成了尿毒症,才被送进医院,只能等着做移植手术了。
不用药,重生的花朵再凋谢
现在湘雅三医院仍有上千人在等待着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平均每150个人中只有1个人能够等到器官源。
更令明英姿心痛的,就是那些已经成功移植的患者却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第二次生命。
“我在移植科11年了,医院几乎一半的移植手术在我的手上完成,千辛万苦换上的器官,短短一两年,就又被他们挥霍掉,这样的事例我见得太多。”
最近的故事,就是去年在医院接受移植手术的16岁的“姐姐老师”张海霞。
不止是张海霞,在明英姿的手上,这样的患者不胜枚举。有的患者在手术后放弃吃药,有的仍然大量饮酒,有的则生活规律混乱。
【医生心迹】有时候我想,我们通过移植手术救了他们,却没能让他们学会如何爱惜自己的生命,与不救,又有什么区别?反而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做过这么多手术,给我更深刻的体会是:健康教育比手术救命更加重要,只有让他们自己懂得了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的手术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
现如今,每做一次手术,我总会跟病人反复交流,试图将正确的生活方式传递给他们,我觉得,这或许比移植手术本身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