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一种慕名已久和敬仰万分的心理,刚下飞机的我匆匆地赶往岳麓书院。真不愧是千年学府,呈现在眼前的真是我想象中的样子,庄重而不失典雅,淡泊而难隐辉煌。
头门口挂着的那副对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正好是书院彪炳史册传世荣耀的诠释和写照。因此当我的目光定格在斑驳的对联上时,我的内心有一阵莫名的冲动,我明白这里的一切会给我以丰硕的教益和收获。进入头门,就是著名的赫曦台。有说是观看日出的地方,也有说是用于演出的戏台,但从建筑风格和历史文脉来看,赫曦台都是岳麓书院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内壁两侧的寿与福两个形肖龙虎的大字,隐喻着千年书院乃藏龙卧虎之地。
转过赫曦台就来到了书院的大门,岳麓书院四个鎏金大字据说是当年宋真宗为褒奖书院业绩的亲笔题字。大门两边悬挂的又是一副赫赫有名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飘逸的书法使人的神志为之一清,肃然而起敬,回味而再三。穿过一重重的大门,如同撩起了一层层的幕布,当我站在讲堂前的时候,我的思维开始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由于无情的战火和动荡的时局,书院屡遭毁损,但总有尊教崇文的有识之士出来加以修复,虽说书院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构,可作为讲学修文的书院看上去依然觉得气势恢宏。
我想象着在静一堂庄重的气氛中,朱熹与张栻两位学者登坛会讲,开创了学派交流的风气和模式,并排摆放在讲堂中央的两把方正的木椅,仿佛至今还保留着学术探讨的余温,传承着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学风,莘莘学子在争执和讨论中,在讲学和传道中,深化了对学问的提炼和理解,追求着德行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我回味着当年祭祀名人的盛况,书院除了因崇教要祭祀孔子以外,受祀的还有近百人,其中就有家喻户晓、忠勇耿直、不畏强势、投江明志的潇湘名士屈原,使书院的精神蒙上了匡扶正义,提倡公道的色彩。难怪北宋的王禹在《潭州岳麓书院记》中赞誉道:谁谓潇湘?兹为洙泗。谁谓荆蛮?兹为邹鲁。把岳麓书院直比孔孟之乡的洙泗、邹鲁,足见潇湘洙泗的美誉之不凡!在辛亥革命后,黄兴、蔡锷、陈天华等不少仁人志士的遗骸长眠于此,更是谱写了岳麓文化浩气长存的壮丽篇章。
我惋惜御书楼内价值连城的藏书,那是历朝历代文化精华的积累,那是文人学者智慧学识的成果,那是中华文明逐步形成的见证,那是书院学子人才辈出的源泉,可叹御书楼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悠悠900多年,却在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中毁于一旦,所有珍贵的藏书化为灰烬。1986年重建的御书楼可以作证,书院的学子谁也不会忘却这一段惨痛的历史,强国之路也需要科学文化的发达和进步。
我思绪悠悠,浮想联翩,既有对往事的检点,也有对来日的期许,能有所收获总是一件好事。当我在落日的余晖中迈出那高高的门槛时,真有点依恋的感觉,哦,空谷幽兰,岳麓奇葩。
■行人
【百科名片】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为中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岳麓山风景区重要观光点。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一千余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著名学府,历经宋、元、明、清时势变迁,迨及晚清(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千年学府,弦歌不绝”,至今书院仍作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面向全球招生。
【百度史记】
书院著名学子
彭龟年:太学博士、吏部侍郎,卒后谥忠肃,湖湘学派代表人物。
吴猎:敷文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王夫之:哲学家、思想家。
陶澍: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
彭浚:嘉庆十年(1805年)状元,内阁侍读学士、太仆侍少卿。
贺长龄:贵州巡抚、云贵总督。
魏源:近代启蒙思想家,著有《海国图志》等。
曾国藩: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
左宗棠:湘军重要首领,历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军机大臣。
郭嵩焘: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交大使。
熊希龄:北洋政府国务总理。
杨昌济:著名教育家,毛泽东岳父。
范源濂: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
程潜:湖南省主席、湖南省省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