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用金是一个文化的倾慕者。
他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家里的门框上贴着,还没来得及写下来的,就在手机里随时存着。比如:“宠辱不惊,方能实事求是;名利所趋,必然胡作非为。”
爱好与事业在2008年达到了统一, 那年,周用金被任命为湖南省文化厅厅长。
9月27日,迎来以“旅游是联系不同世界文化纽带”为主题的世界旅游日。湖南既是文化大省,又是旅游大省,湖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又有怎样的特色?作为湖南省文化界的领军人物,他如何理解“文化”?一起来听听他的思考。
■本报记者 肖欣
摄影 田超
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
问:今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是“旅游是联系不同世界文化纽带”,您怎样看待文化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答:文化和旅游关系密切,不可分割。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从未分离。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经历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的过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
问:湖南既是文化大省,又是旅游大省,两者的融合对接呈现出怎样的特色?
答:湖南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最大的特色,是湖南旅游演艺市场的异军突起。张家界的《天门狐仙》、《魅力湘西》等精品剧目,正成为中国旅游演艺界顶尖的品牌,受到大众的热情欢迎。据统计,目前来张家界的游客百分之六十会看演出,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是专门来看演出。因为这里演艺市场的发展,游客在张家界多呆半天时间,拉动了更多的消费。
我们在2007年布局湖南旅游演艺市场,应当说是后来居上。当时全国各地的景点都在搞,我也去九寨沟等景点参观过,发现同质化严重,一个九寨沟竟有16场演出。我们认真分析调研了市场,觉得应当充分发挥湖南独特的山水特色、文化特色,要有创新意识、精品意识。 2009年,《天门狐仙》刚上演的时候并不景气,但导演梅帅元一点都不紧张,坚信这个戏一定会做起来。现在,他认为这是自己做得最好的一部。《魅力湘西》的风格不一样,但我也喜欢。白菜萝卜我都爱。我们要为大众提供丰富的多选择的文化产品。 将来我们还会将演艺产业做为重点,会在更多的旅游景点布局,比如凤凰、韶山等地。
文化不能过度娱乐化,商业化
问: 您怎样理解“文化”这两个字?
文化文化,一定要有教化的功能。现在中国文化的教化功能大大弱化,反而过度娱乐化,过度商业化。
有一件小事情我一直记得很清楚。 那时我还在石门当县委书记,有一次回老家过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好客,马上在院子里捉了一只鸡杀了待客。不料中午开饭时,邻居老太太找上门来,说杀的这只鸡是他们家的。原来有人送了一只鸡给老太太,没想到鸡放养后怕生躲起来不见了。她怀疑母亲杀的这只鸡,就是她丢的那只。我没想到母亲带老太太走到院子里的鸡窝旁边,说,我保证没有杀你家的鸡。你那只鸡要是实在没找到,那就算我看错了,我赔你。邻家老太太架没吵了,摆摆手走了。
我问母亲为什么这么做。母亲说了一句“宰相肚里能撑船。”我说你不识字,怎么知道这一句话??她说,“戏文里就是这么唱的。”在中国农耕社会时代,戏剧对大众有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比如“不要做陈世美”,这样的爱情婚姻的伦理观念,就充分体现在《斩美案》这类剧目里,现在很多人把婚姻当儿戏,还以为是时尚,为什么会这样?文化不能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社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政府有责任,要付出。
问:2008年,您出任湖南省文化厅厅长,在任前演讲中直言“文化部门是一个弱势部门”。四年来您有什么体会?
答:我常开玩笑说,文化部门清贫,无权无钱,搞工作就像打麻将,只能打“门前清”。但我们在做着人类最高端的事业,因为文化是人类的最高追求。不少人要财发到极致、官当到极致才回过头来体会到文化的好,而我现在就在和文化打交道,这是一种幸福。
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浮躁之气,人们没有太多闲时间来欣赏、体会文化。但是我一直坚信,随着国家对文化越来越重视,大众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中国文化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的弊端一定会慢慢纠正,传统的古朴的优秀的中国文化一定会回归,一定会重树我们的精神坐标。
相关链接:
周用金,1956年出生于湖南安乡,曾任常德市农业局副局长、石门县县委书记、常德市委宣传部长、常德市委副书记。现为湖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其编写的《周用金行草词汇》2009年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收纳常用汉字4000个,检索方便,中英文对照,繁简兼备,行草并用,被誉为普及中国书法文化的重大成果。
栏目:手记
文化是生命温软
而坚实的保护膜
当年,为了勤工俭学,减轻家用,大学生周用金春节里卖春联; 今天,已是著名书法家的周用金,尽力为家乡捐建了一座敬老院,以此回报父老乡亲。身为官场中人,他信守“一靠读书二靠做事”的准则;日常生活里,他则痴迷书法,修身养性,颇有君子风范。有这样一个生机盎然的文化小气场滋润包裹,安放身心,周用金的生活幸福指数一定不低。
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就是这样的,它不高深神秘,也不花里胡哨,就活在人们的起居坐立行走之间,既养身又养心,是每一个人安放生命、体贴生命、呵护生命的那一道温软而坚实的保护膜。
周用金是典型的“50后”,其成长环境也有着那个年代的典型特色。 他的不识字的农村母亲喜欢听戏,慈善宽厚,而不是逼着他学奥数;他的书法启蒙老师为人师表,教学严格,而不会哪个家长送了礼就给他的孩子排个好座位;在他择业的当口,从未谋面的一位农业局局长识才、爱才,读到一位小年轻用漂亮的书法写来的求职信就录用了他,而不是哪怕你面试笔试都第一也淘汰你。而他自己,虽然后来还可以去工商局、财政局这些好得多的单位,但他毫不后悔地选择了农业局,因为“人家第一个录用我,我答应了就不能反悔”。
虽然物质困窘,但当年贫穷中国仍然充满着诚信、感恩等中华文化的传统美,人情美。为什么仅仅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就蓦然发现我们的中国变得如此陌生?传统美,人情美什么时候变成了我们社会的稀缺资源?难道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代价,竟是让国人变成金钱名利的奴隶甚至牺牲品,身心俱疲、斯文扫地、浑浊度日?
文化可化人,可养心,会不知不觉影响人、改变人。它需要潜移默化的普及传播,慢慢渗透进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此,文化才有真正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才能教化社会、规范人心。过度的商业化、娱乐化,则会消解甚至辱没文化的本源与功能。未来中国当是什么样的中国?每一个中国人如何安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中国文化要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