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蹲狮象勇把门,面对笔架作文风。四大主峰为屏障,一溪玉水抱龙身。猛虎佐力御强敌,鸾凤展翅步青云”。 1371年,张谷英却在隐蔽的笔架山下搭起茅屋。传言称,他为避祸而来,是与朱元璋、陈友谅三争天下的张士诚之子,甚至有人说他即张士诚本人。
他选定的风水宝地和三十四代派谱为子孙定下发展基调,张氏家族的炊烟在美丽的盆地中袅袅升起。
干枝结构:屋宇连,人心聚
听,有鼓乐声,似乎还有阵阵吟唱。人们像急于归巢的燕子,纷纷奔向当大门的主堂屋。哦,清明节到了!过年、清明、秋收……在张谷英村,相隔再远的子孙也要赶回来祭拜祖先。
疾步跨过大门,经过左右两侧的烟火塘,便进入建筑的主体中轴线上“五井五进”(五个天井、五个堂屋)的正堂屋。它高大空旷、威武庄严,越往纵深地势越高,是张氏大树的枝干。
天井东、西两侧不是常规的墙,而是一扇扇朝向中轴线主堂屋的门,每扇门里面是一组格局与主堂屋完全相同的横堂屋。它们垂直于正堂屋对称分布,呈向中心聚拢之势。子孙繁衍,总要另建新房。新房老屋怎么分配?另立门户令子孙关系疏远如何是好?原来张谷英大屋凝聚人心的秘诀在这里!
最具向心力的当然是主堂屋最深处的祖先堂,清明节的祭祖仪式就在这里举行。男人们身着长衫、头戴礼帽,肃穆庄严。神龛内是张谷英塑像,张谷英人只尊先祖,不供神佛。
通礼念念有词,乐声起,相礼唱祭文,三人从左侧门进入祖先堂。乐曲停止,三人行省视礼。礼毕,乐声复起,三人从右侧门出。如此,再行盥洗礼和焚香礼。
最后,读《祭文》,歌颂祖先的功绩,表明遵从祖先遗训的决心,向祖先汇报现在的状况,祈求祖先保佑。行拜礼后,祭祖仪式结束。
天井巷道:水火隔,风光好
天井、巷道、烟火塘,大屋里最具功能性也最有诗情画意的设计。
这天井好神奇,几百年来从未堵塞。它的外表如此一目了然:花岗岩条石堆砌成矩形的井口,井壁凿出铜钱等形状的排水口与下水道相通,井中是青石或花岗岩的井台。是地下另有乾坤吗?同济大学王绍周教授曾好奇地将一处天井撬开,却发现井下空空,没有特别的排水系统。那水流到哪里去了呢?日本学者派人守住烟火塘、渭溪河等所有想得到的出水口,从多个天井倒入大量颜料水,结果颜料水竟不知所踪。
平日,饭桌就摆在天井旁,屏门大开,像一重又一重的画框。画框内,大部分留白,谈笑风生的人围桌而坐。堂屋内远处的图景又像是近处堂屋的挂画。一旁的厨房里,柴火熏得腊猪蹄满屋飘香,金黄的油豆腐热腾腾地上了桌。捧在手里的茶挺有意思,水中翻腾的除了茶叶,还有几颗花椒,荡漾出奇妙的清香。难怪这湿气重的南方,族里得风湿的人却很少。
天井两侧就是幽深的巷道。60条巷道最长的有153米,所有巷道连接起来有1459米。“晴天不曝晒,雨天不湿鞋”,它们纵横交错,是连接大屋各处的血管,也构成了一个个光与影的美丽世界。巷道两旁高达10余米的青砖墙直抵屋顶,阳光透过屋顶的缝隙和墙上的孔洞,投下深深浅浅的点点光斑。
孝友家风:和为贵,生活美
在张谷英村漫步,你才能慢慢明白,为什么这座大屋和张氏一族能在旷野中生根,花开不败。
年俗、岁俗、婚俗、家族、丧葬、耕读……张谷英人的精、气、神都浓缩在面积不大的展览馆内。耕牛和狗,绝对不能做成下饭菜。一定要多摆些碗筷,和祖先同乐,又祈盼人丁兴旺。
“寒可无衣,饥可不食,读书一日不可失。”在张谷英村,不读书是天大的耻辱,挑牛粪者是秀才,泥腿子也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读书,方能知事、明理。几百年的生活,磕磕碰碰难免,但“以耕读为本,以简朴为荣,兴书香门第,继百忍家风”的张谷英村从未发生凶杀偷盗等作奸犯科之事。(hlingok)
【百科名片】
张谷英村位于湖南岳阳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地处岳阳、平江、汨罗三县市交汇处,距离长沙、岳阳分别约150公里和70公里,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至今已存在了500多年。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百度推荐】
据记载,张谷英村发展至今已经过了500多年的历史,上海同济大学王绍周教授说:张谷英村可以作为汉民族聚族而居的代表,它集中国传统文化、平民意识、建筑艺术、审美情趣之精华于一体,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有重大价值。考古专家认为,张谷英村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堪称“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