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海,奋斗为桨。庸者随波逐流,折戟沉沙,强者劈波斩浪,勇立潮头,纵然狂风巨浪,仍能自主沉浮。
爱拼才会赢,智勇方无敌。贵州省博吉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桥新无疑是一位大智大勇的人,几十年来,他凭着过人的胆识和才干,一路滚爬摔打,拼博奋进,一路风雨兼程,击水商海,不知尝过多少人间幸酸,不知经历多少风雨坎坷,虽然几起几落,但从不轻言放弃。从白手起家的“穷光蛋”,到今天坐拥数亿资产的企业家,从几间茅房的小煤窑,发展到如今跨云贵川湘赣的四家大型现代化公司,李新桥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胆识和智慧挥写了一代中国企业家的创业传奇。
■陈志强 洪永祥 陆益平
少年壮志当拿云
李桥新出生于邵东县牛马司镇的一个偏僻贫穷的小乡村,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煤炭工人,一家大小的生活用度全靠父亲那微薄的工资,兄弟姐妹常常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苦不堪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少年的酸甜苦辣,农家的纯朴辛劳,锤炼了他不怕困难,百折不饶的拼搏精神,也培养出他仁爱善良、敦厚诚实的优良品德。在繁重而忙碌的劳作中,少年李桥新志存高远,发奋读书,他有一个梦想:长大一定要干大事,成为一位大企业家。当时牛马司镇出了几位优秀的农民企业家,那披红挂彩的场面,让他艳羡不已。1983年高考时,成绩优异的他因发挥不好,仅以几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老师们在惋惜之余,力劝他复读,但考虑到家里的经济状况,懂事的他不得不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含泪走进邵东牛马司煤矿,当了一名技术工人。那年他才15岁,正是花季年华。心中有梦,奋斗不止。在煤矿里,他一方面扎实工作,兢兢业业,一方面挤出时间,日夜攻读。皇天不负苦心人。198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南工大采矿专业,大学里他如饥如渴,饱览群书,成为学习的标杆。1987年学业有成的他拒绝大城市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家乡煤矿,继续从事技术工作。
但安逸的生活,舒适的环境并没有磨灭他心中的理想之火,自己创业,干一番事业的念头时时撞击他的心房。1991年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让他热血沸腾,彻夜难眠。
男儿立志出乡关,不成功名誓不还。1991年,23岁的他在一片反对声中,放弃“金饭碗”,决然下海办企业。
创业艰难百战多
初战商海,崭露头角
早在大学读书时,李桥新就对中国的矿业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敏锐地感觉到:中国采矿业的发展前景很好,大有可为,于是决定从搞煤矿入手。
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东借西凑近万元,与几位年轻伙伴一起承包了牛马司泉塘煤矿,在他的带领下,大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风风火火搞了两年,一下子赚了几十万。但该矿系手工作坊,工艺条件差,发展前景不大,极富商业头脑的李桥新决定放弃,转移开采规模大一点的群富煤矿,由于经营得当,管理有方,煤矿效益节节攀高,一举成为邵东县的纳税大户,受到了县政府的隆重表彰。接着他乘势而上,1996年一个人又盘下了邵东大旺煤矿,经营了四年,搞得风生水起,蒸蒸日上。至此,下海十年,年仅29岁的他已身价千万元,成为当时邵东县屈指可数的年轻富翁。少年得志,春风得意。“那时真的很风光,县里有名气,乡里有面子,一天到晚一大帮人围着、捧着。”李桥新事后回忆说。可惜,自古雄才多磨难,情势随后逆转。
北战涟源,血本无归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古今中外,一个个勇担大任者,有大为者,用自己的行动不断丰富了孟子这句名言的内涵。
2000年,意气风发的李桥新在涟源市投资开办了文街煤矿,但该矿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频发,搞得他心力交瘁,疲惫不堪。矿里效益江河日下,亏损严重。屋漏偏遭连夜雨。其他同时投资的项目也经营惨淡。一年多下来,一千多万资本全打了水漂,李桥新欲哭无泪。身无分文的他一个人悄悄地回到家乡。昔时的千万富翁一下子沦落到如今的“乞丐”,各种冷言冷语不绝于耳。
“真是无脸见江东父老啊。”聊及当年的狼狈,李桥新声音哽咽。他把自己关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地窖里,面壁思过。在冰冷的地窖里,他有时仰天长啸,有时伏地沉思。坚强的他最后还是冷静下来,考虑人生的下一步该怎么走?当时国家正在西部搞大开发,思前想后,他决心闯荡西部,到云贵高原去寻找发展的机遇。
“子规夜半犹滴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决心已下,李桥新揣着借来的6000元,毅然西去云南。
西战云南,浴火重生
2001年,几经辗转,李桥新独自来到云南南屏县——中国铅锌之都。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李桥新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整天在县城里东寻西找,吃3块钱的盒饭,睡4块钱的地铺,像一个流浪儿。两个月下来,毫无所获,摸摸口袋只剩2000元了,真是心急如焚,度日如年啊。
天无绝人之路。一位在当地开杂货铺的邵东老乡告诉他:一个做鞭炮生意的名叫宗时久的江西老板在他店里闲谈时,说想开铅锌矿,有资金但没找到合适的人。机不可失,他立即登门拜访。两人一见如故,一拍即合,宗老板看中他的人品和能力,当即给他4万元。萍水相逢成知己,两人后来就成了生死之交。
带着4万元现金,李桥新来到云南与西藏交界之地的黄山,踏上寻矿之路。这里崇山峻岭,莽莽苍苍,方圆几十里,杳无人烟,他带上饼干、水,一头扎进了原始森林,攀危岩,钻草丛,一路爬山涉水,风餐露宿。一次竟在山上迷了路,一个人在森林里呆了四天四夜,蚊叮虫咬,又急又怕。“当时如果遇上了野兽,那就完蛋了。”多年后回忆此事,李桥新心有余悸。踏破铁鞋无觅处。终于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巉岩缝隙处发现了铅锌矿。他欣喜若狂,命运之神终于向他抛来橄榄枝。开采近八个月,就赚了60余万。无奈当地发展环境太差,只好忍痛放弃。
愚者等待机遇,智者发现机遇。2002年云南省外经委与越南签订了北部开发协议,慧眼独具的李桥新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立即与云南省外经委签订了开发协议。随即他只身南下越南乌德县,根据协议,得到了5平方公里的开发地带。经过半个月的勘探,他发现了法国殖民地时期开采的一个老矿洞,冒着生命危险,他亲自探洞,发现了大量铅锌矿,于是,筑路、安装设备、修建办公楼……开工见矿,生意火爆,一年多时间,就赢利500万。由于越南政府的政策变化,被迫以800万价格转让给另外一家公司。
远战老挝,傲然崛起
2004年底,命运之神再次作弄李桥新,把他抛到人生的低谷。
在贵阳市花溪区投资1000多万的落底岩煤矿,由于政策的原因,所有的投资化为乌有,最后靠卖废铁得到区区2万元,多年的心血又付之东流。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岁月的沧桑,人生的坎坷,使李桥新更加坚强成熟,更具大将风范,跌倒了爬起来,擦干血迹继续前行。一番深思远虑,他决心远征越南。
2005年,他跑到越南的沿河县,在那里以2万的价格买了一个废弃的铅锌矿,在他的苦心经营下,企业如日中天。当时正值铅锌矿市场的高峰期,浙江一家上市公司看中了这个矿洞,不惜重金,以1800万的价格购买他的铅锌矿。于是李桥新折返回国,寻找更大的发展舞台。
敢拼才会赢。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李桥新终于像巨人一般挺立起来,从此,他的事业步入佳境。
鲲鹏展翅九万里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从2005年开始,李桥新的事业一年一个台阶,一路扬帆疾进,一路凯歌高奏。在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等省先后成立了云南兴隆矿业有限公司、贵州博吉板业有限公司、湖南鑫国华矿业有限公司、江西新顺矿业有限公司,经过六年的发展壮大,2011年实现了年生产总值15多亿元,向国家上交利税6500万元,固定资产达数亿元。
为了建设家乡,回报桑梓,2012年他怀着赤子之情回乡创业,在邵东宋家塘拟投资近十亿元,再建一家大型多利居板材生产企业,多利居微晶石地板属于国家高、新、尖科技环保产品,拥有8项国家专利,具有防火、防滑、防震、无辐射、弹性韧度好、隔音效果佳等独特性能,产品供不应求,畅销全国各地。
2010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视察李桥新在贵州的博吉板业有限公司,对多利居微晶石地板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他做大做强,造福于民。
“位卑未敢忘忧国”。 李桥新是一位敢于担当,极富爱心的企业家,多年来,他一直好善乐施,热心各种公益事业。尽管身在异地,但心系家乡,五年来,为家乡桐木村、新建村修筑公路、改造山塘河道,孝敬老人,支助贫困家庭、五保户……共捐献200余万元。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他慷慨解囊,向灾区捐献50万元巨款。2009年甘肃玉树大地震,他又捐献20万元……。
站在新的起点,李桥新目光更加高远,他充满信心地说:随着邵东多利居项目的竣工投产,将实现年产值8亿元,为国家创造利税6000万元,解决1000余人的就业,并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同时将成立集团总公司,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管理,争取在五年时间实现整体上市。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经历血与火的洗礼,经历苦和难的磨砺,李新桥这只的大鹏已羽丰翅强,必将乘风而起,翱翔万里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