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副刊·新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速读

第A3版
放假安排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1年12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霾背后的
健康“凶手”PM2.5:
最小身材
最大杀气

    这几天全国很多城市大雾,长沙城也仿佛总是“雾蒙蒙”的,相信不会有人感慨“雾失楼台”、“烟锁重楼”的诗情画意,因为马上就有人开始感到眼睛干涩、喉咙发痒、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

    其实,潜伏在城市上空久久不散、严重影响能见度和心情的罪魁祸首,并非雾,而是霾,当然也不排除雾和霾的“强强联手”。雾霾中那些不能为肉眼所见、种类繁多的颗粒污染物,已悄悄成了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空气就像一碗淡淡的小米粥

    空气是一个庞大的悬浮体系,就像一碗淡淡的小米粥,其中有各种悬浮的颗粒物质均匀分布。只是,大多数颗粒物粒径只能以微米计,无法为肉眼所见。但这些“小身材”的颗粒物质,却是大气中污染物的重要载体和反应温床,成了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最初,自然界中的颗粒物源于土壤扬尘、海浪溅沫,以及火山喷发的各种迸出物,甚至是随着昆虫飘散到各处的花粉。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加剧,颗粒物“隐形杀手”群体逐渐变得庞大,成分变得复杂,“杀伤力”也渐渐增强。灰蒙蒙的天空,和不时出现的灰霾天气,都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浮游在空中,使能见度降低的空气普遍成混浊现象,本质上正是无处不在的颗粒污染物造成的。

    TSP,悬浮颗粒物的大家族

    近年来,许多城市天空愈加混浊,霾日天数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是大气颗粒物大家庭中不断增加的新成员:汽车排放尾气中的化合物、燃料燃烧释放的大量粉尘、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物……此外,环境中的各种化合物与大气颗粒物互相作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了崭新的“颗粒二代”——一些组成更复杂、对人体毒性更强的物质。

    在颗粒物家族的不和谐分子名单中,总悬浮颗粒物(简称TSP),曾长期是空气质量标准中的重点关注对象。TSP是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总称,它占据了大气颗粒物大家庭的绝大部分,也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人们一度认为,TSP就是导致人体健康受损的罪魁祸首。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TSP群体中的一大部分被“冤枉”了。因为在这些颗粒物中,绝大多数粒径超过10微米的物质,将会被鼻腔和咽喉阻挡,不会被吸入肺的深部。

    PM10,监测中的“隐形杀手”

    真正的主角往往姗姗来迟,它就是在总悬浮颗粒物中更加“隐形”的小物质——可吸入颗粒物PM10。PM10又被称为飘尘,它是粒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目前,PM10是中国空气质量的常规监测项目,因此我们常常能在天气预报里见到“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的说法。

    一般来说,颗粒物越渺小,越可怕,越容易深入人体内部。PM10因体重轻、体积小,比TSP更易在空气中持续和传播;同时,它还可以不受鼻腔和咽喉的捕集作用,轻易地进入肺泡内部,对人体的健康有不可忽视的威胁。对健康人而言,PM10不是直接的致死因素,但是它却可以导致患有相关疾病的敏感体质患者的死亡。虽然具体的致病机理目前尚未研究透彻,但已有的PM10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M10日均质量浓度增加50μg/ m3,死亡率平均增加4 %~5 %。

    越小越致命的PM2.5,被忽视的监测盲点

    在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在PM10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需要得到更加直接和有效的关注。它被称为空气细颗粒物,又叫可入肺颗粒物。由于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PM10更为显著,国际上目前对颗粒物的研究重点已转移至PM2.5,并以它的基准研究结果推出PM10基准。 目前,国际上对PM2.5最权威的研究,是美国癌症协会和哈佛六城市研究结果,这两项研究均表明PM2.5的长期暴露与死亡率的上升有很强的相关性。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对PM2.5的年均浓度进行了限值,大部分发达国家目前都将PM2.5作为最新的控制项目,取消了传统的TSP 项目。近年来,原本在PM2.5监测领域一片空白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也有了突破。目前,香港、印度、泰国等地均已在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的指标。  

    但在最近环保部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议程中,已经把PM2.5纳入了视野,但并未被纳入常规监测项目,据称原因是“我国PM2.5污染较重,如果制定实施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大范围超标,且我国还缺少对PM2.5监测的基础”。

    在中国目前TSP和PM10两种大气污染物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监测PM2.5似乎变成了一种奢求。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唯一可以预见的是,要更好地保证空气质量和公众的健康,逐步细分颗粒物的等级,进行日常监测,将是大势所趋。    

    ■文  莞尔如玉(果壳网作者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

    问答

    为什么现在霾天越来越多?

    除了大气悬浮颗粒物的增加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高楼大厦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使大气污染物容易在城区内积累。二是高空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上下层空气减少流动,导致污染物“无路可走”,不能及时排放。

    雾和霾有什么不同?

    雾的主要特点是近地面层,高度大概不超过400米,就是在这以下的气层里面的微小水滴组成的。而霾主要成分是通常所说的尘埃,比如硫酸、硝酸这样一些微小的颗粒物。

    从能见度来讲,雾的能见度在1000米以下,甚至会低到50米。霾的能见度在1000米—3000米。从颜色上来讲,由于组成部分的不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但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小贴士

    雾、霾天气应注意什么?

    ◇减少外出,特别是老人、孩子、孕妇、心脏病人、有呼吸系统疾病等人群。必须出门办事时,应戴上口罩,防止污染物由鼻、口侵入肺部。口罩以棉质口罩最好。外出回来后,立即洗手洗脸。

    ◇ 少晨练,别进行剧烈活动。长跑、踢球等剧烈运动时肺活量增加,会导致人吸入更多的污染物。

    ◇尽量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

    ◇尽量远离马路。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时间段,污染物浓度最高。

    ◇饮食清淡多喝水,多吃梨、枇杷、橙子等清肺化痰食品。 由于日照少,紫外线照射不足,人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等现象,必要时可补充一些维生素D。

    不说不知道

    害死12000人的伦敦烟雾事件

    上个世纪,发达国家上演多起严重的大气污染公害事件。其中,1952年12月伦敦烟雾事件中,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 事故的原因在于伦敦大量烧煤使空气污染严重。当时伦敦正在举办一场牛展览会,参展的牛首先对烟雾产生了反应,350头牛有52头严重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不久许多市民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此后伦敦连续发生了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直到1965年后,有毒烟雾才从伦敦销声匿迹。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速读
   第A3版:放假安排
   第A4版:公园梦
   第A5版:停车场收费
   第A6版:都市·公共
   第A7版:专题
   第A8版:都市·公共
   第A9版: 瞬间新闻
   第A10版: 警事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 长沙市井
   第A13版:长沙市井
   第A14版:热线新闻
   第A15版:黄页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湖南新闻
   第A18版: 湖南新闻
   第A19版:华声网事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中国·重点
   第A22版:中国·文摘
   第A23版:世界·视点
   第A24版:世界·万象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华声军事
   第A27版: 微博日报
   第A28版:文娱·看台
   第A29版: 文娱·看台
   第A30版: 体育·健乐
   第A31版:副刊·新知
   第A32版:广告
   第B1版:财经
   第B2版: 财经·综合
   第B3版:财经·关注
   第B4版: 财经·理财
   第B5版:财经·专题
   第B6版: 财经·操盘
   第B7版: 财经·互动
   第B8版:财经·创富
   第C1版:汽车周刊
   第C2版:汽车·市场
   第C3版: 汽车·焦点
   第C4版: 汽车·市场
   第C5版:汽车·试驾
   第C6版: 汽车·业界
   第C7版:汽车·市场
   第C8版: 汽车·市场
最小身材
最大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