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 速读/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速读/核心报道

第A3版
大旱持续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1年08月20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吁请限制城市名校的“抽血”行为
怀玉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17日透露,今年清华已启动近十年录取学生的生源结构状况调查,包括学生的生源地。数据显示,今年清华所录取的新生来自全国近1200所中学,其中县级中学300余所,县级以下中学学生近500人,只占清华新生的七分之一左右。(《新京报》8月19日)

    县级中学的学生难进清华北大,是因为乡下孩子不够聪明吗?肯定不是。远的不说,我所在报社的几位负责人,都是在县里的中学考入清华、复旦等名校的。记得我参加高考那年,我们县一中一个班就有4人考上北大;而现在,每年仅有一两人能接续“香火”。这还是综合实力比较强的省会城市管辖县,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县级中学,“剃光头”则是家常便饭了。

    这样一个调查结果,很容易让人感慨城乡差别之大,容易将矛头对准国家在农村教育投入上的不足。但这只看到了问题的表象。不错,县乡中学无论是师资、教学设施还是信息等条件肯定是比城市中学差些,但这是长期以来就存在的事实。应该说,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城乡差别已经在慢慢缩小。但为什么教育的差距却越拉越大了呢?答案恐怕只能在生源上去找了。

    就高考升学而言,生源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以往之所以县级中学不太输给城市中学,是因为那会儿基本都是属地就读,不缺优质生源,加上农村孩子比较勤奋,故考上北大清华的不乏其人。而现在,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大量的农村优质生源涌向城市中学就读,自然就把县乡中学的“血”抽干了。

    这样说,决无否定城乡交融、自由迁徙之意。但必须看到,就流动就学来说,这种自由不一定具备“普遍公平”。能从农村转入城市优质中学读书的,大多是家庭比较富足、父母能调动社会资源的学生,而普通的农民工子弟,纵然入城就读的门槛在一步步降低,又有几人能去得了?如果任由流动,其结果必然是两个:一是城市中学容量吃紧,“大班”现象愈来愈甚;二是大量的农村学生因家庭原因遭遇教育歧视。

    如果进城就读之风只是人口流动自然形成,倒也罢了。但问题的实质,却是因城市优质中学人为“吸血”造成的。不知何时起,“长沙四大名校”推出了全省招生,通过各自学校组织的考试,网罗全省各地的优质生源。于是乎,每逢高考放榜,我们都能从媒体上看到“长沙四大名校”如何如何牛B的报道,不晓内情的还以为它们的老师有点石成金之术,但你想想,把全省城里乡下的好苗子全都圈进去,不牛那才怪了!在它们繁华胜景的背后,有多少县乡中学因生源“失血”向隅而泣!有多少乡村中学的好教师因此而生出“跳农门”的念头!

    是此,我们吁请教育主管部门对名校这种“抽血”行为予以限制。这不是要开倒车搞管制,实为公平所系,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作为一种公共品,是必须要拒绝垄断的!   ■怀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 速读/核心报道
   第A3版:大旱持续
   第A4版: 都市·公共
   第A5版:热线新闻
   第A6版:广告
   第A7版:长沙市井
   第A8版:湖南新闻
   第A9版:长沙社区文化节
   第A10版: 财经·综合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 世界新闻
   第A14版:体育·看台
   第A15版:文娱·看台
   第A16版:广告
吁请限制城市名校的“抽血”行为
非常语录
女职员街头举牌要公司分配对象遭罚款
河北“瘦肉精羊”已外销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