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都市·公共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速读

第A3版
“保健品”疑云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1年07月12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湘江边有群以车为家的“吉卜赛人”
他们拖家带口,都来自安徽农村,凭着防水堵漏的手艺在星城打拼
记者 曾力力 实习生 尹士刚 丁丽荣 廖玉姣 曾韧

7月10日,长沙湘江风光带文津渡口南,20多辆“防水堵漏”的面包车一字排开,外乡人在这里歇脚、过夜。 本版图片由记者 李丹 伍霞 摄

上图:补漏人大多家里有小孩,到了上学年龄时,父母送孩子回家上学,他们则继续留在外面挣钱。

下图:傍晚,补漏人在车尾搭帐篷冲凉,洗衣服。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却给散步的市民带来不便。

▲不管停在哪里,补漏人和周围的人的关系都不错。

▲晚餐极为简单,几个凉菜加馒头,吃得快,也容易收拾。

    每天下午6点左右,长沙湘江风光带文津渡口南,锅碗瓢盆合奏,饭香菜味在空中缓缓飘散。

    风光带的马路边,整齐地摆放着二三十辆面包车,大都挂着“皖S”车牌,还有少数“湘A”,每辆车上都挂着“防水堵漏”的招牌。它们的主人拖家带口、以车为家,全部来自安徽农村,犹如吉卜赛人一样四处漂泊,湘江边,就是他们在星城的落脚点。

    ■记者 曾力力 实习生 尹士刚 丁丽荣 廖玉姣 曾韧

    面对陌生人态度谨慎

    7月11日一大早,记者赶到湘江边时,车队已经开出去了,附近晨练的居民说,他们得傍晚才回来。

    在城南寻找未果,经人指点,记者在城北的伍家岭终于有所收获,但数量远没有想象的多。

    小贺的面包车最先进入记者的眼帘,他说,他是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来长沙的,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他每个月花几百元在附近租了间屋子,在他们这样的“车房族”看来,已经是异类了。 

    “老婆买菜去了,我感冒了,今天不想做生意。”说着,小贺拿出一把药来给记者看,证明自己没说谎。“我真的没精神,你能改天来吗?”

    离小贺的车大约100米的地方停着另一辆小面包车,车门紧锁,车窗上的名片写着车主名叫许兵强,他在电话里说:下午再联系。可记者下午2点半再来到原地时,许兵强的车却不见了,他给记者回了短信:不好意思,我有事。

    一名在附近等客的长沙的哥见记者来了两次无功而返,有点不忍心,“他们对陌生人是这样的。我跟你说说吧。”

    “以前,这里搞补漏的车比现在多,我天天看,听他们聊过,多少有点了解。”的哥说,“他们生意差的时候,连着十几天赚不到钱,好的时候一个月赚一两千,都正常。他们靠天吃饭,天天盼下雨。因为只有下雨才知道屋里漏水;雨过天晴,活自然会多起来,但又担心久雨不晴,因为防水材料不能在雨天施工。他们心态很好,加上全是老乡,互相很照应。有生意的时候一起赚,没生意的时候就打牌。”的哥说,话语中多少有些羡慕。

    最难过的就是夏天

    下午4点,橘子洲大桥下,一辆后车窗上写着“专修楼层漏水”的白色面包车缓缓停了下来,车主王大哥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王大哥和妻子都是安徽阜阳人,2006年,经老乡介绍到长沙做楼层漏水的修理工作,迄今已经有5个年头。5年来,他们吃住在车上,在郊区花了两百元租了一个六平方米小房当仓库,放些装修材料。

    “最难过的就是夏天,晚上睡在车里就跟蒸笼一般。”王大哥说,如果不是实在受不了,他是不舍得开空调的,“我们洗澡也是在车上,夏天的水都是滚烫的。”

    王大哥有两个儿子,大的上初一,小的才小学二年级,都在老家父母家。60多岁的老人除了干农活还要照顾两个小孩,王大哥说,孩子成绩很好,又懂事。“有一次他们打电话说‘爸爸、妈妈,想你们了’,我说给他们买玩具,没想小哥俩说‘只要爸妈早点回来’,你说是不是很懂事?”

    “我们和一般的打工的没两样,一般每个月赚2000多元。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也就两个单,今天还没开张呢。”王大哥说,这一次是刚从老家割完麦子回来长沙,20多天了,才赚了一千多元钱。“每年年底我还得带回去一万元钱,不能让老人孩子受苦啊。”

    工作辛苦吗?王大哥没直接讲,他淡淡地说:有几次在楼顶修理漏水楼层时,反光的卷纸把脸都烤脱皮了,差点中了暑。

    没生意的时候,王大哥的妻子就在车里绣十字绣来打发时间。她兴奋地拿出一幅2.4米长的“八骏图”给记者看,“前段时间我带回家的一幅‘家和万事兴’,左邻右舍都夸我绣得好看。”

    希望生意好,能吃点肉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终于到了回家的时候。湘江风光带文津渡口又热闹起来。男人开着车,女人坐在副驾驶座上,挥着手跟熟悉的人打招呼,一辆辆“补漏车”开始归巢。

    地板就是他们的厨房,从面包车里拿出煤气灶,女人们开始做饭了。

    “希望生意好,能改善下伙食、吃点肉。”女人们对记者说,“白天尽量找阴凉的地方等生意,晚上尽量住在用水方便的地方,有水的地方就是家。”这是男人们总结出来的经验。

    吃完饭,大家在长沙的路灯下用家乡话聊着天,晚上10点左右,男男女女各自走回了自己的“房车”休息。记者也悄悄地离开了那里。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记者对这群来自安徽的“车房族”有了简单的了解。虽说是生意人,可他们大多不善言语,而且,由于交际圈以老乡为主,在这个陌生城市里,他们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那始终略带警惕的眼神告诉我,他们渴望得到认可,却又缺乏自信。

    和记者想的一样,与他们相邻的长沙市民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反感,担心是有,但同情与宽容占了上风。好几个人说,湘江风光带毕竟是长沙的名片,“车房族”在江边吃饭、洗澡,还是不雅观,希望政府能帮助这群外乡人找到廉租房或更加规范的集散地。这也正是我们所希望的,但愿来长沙打拼的外乡人,都能在这个城市找到温暖与方便。 ■记者 曾力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速读
   第A3版:“保健品”疑云
   第A4版: 电梯事故
   第A5版:大亚湾火灾
   第A6版:民生调查
   第A7版:广告
   第A8版:都市·公共
   第A10版:都市·公共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都市·公共
   第A13版:热线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长沙市井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黄页
   第A19版:湖南新闻
   第A20版: 华声网事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中国新闻
   第A23版:世界新闻
   第A24版: 华声军事
   第A25版: 文娱·看点
   第A26版:文娱·看台
   第A27版:体育·健乐
   第A28版:体育·赛道
   第A29版: 副刊·百家
   第A30版:消费
   第A31版:微博日报
   第A32版:广告
   第B1版:财经
   第B2版:财经·综合
   第B3版:财经·商道
   第B4版:财经·互动
   第B5版:新生活·健康
   第B6版: 新生活·健康
   第B7版: 新生活·健康
   第B8版:新生活·健康
湘江边有群以车为家的“吉卜赛人”
——免费赠送——
《乙肝转阴 不吃药》一书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