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黄海文 实习生 盛任
未婚夫走了,但肖际玉感觉他从未远离自己,她用家里最好的箱子保存着未婚夫的每一件遗物。三十多年了,烈士生前穿过的衣服、鞋袜,崭然如新;烈士的日记、信件都保存完好。而每当看到这些东西,她就热泪长流——
“最好的箱子专门装他的遗物”
4月15日上午,记者陪肖际玉回到她阔别了4个多月的慈利县老家。
在一座新建不久的小四合院里,丈夫朱法雄热情地迎接我们的到来。村民告诉记者,这房子是朱法雄的大哥建的,考虑到朱法雄困难,大哥送了两间侧房给他住。
在这间卧室里,除了一张床、3只小柜子外,肖际玉家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很难想象,肖际玉在这个贫穷的家庭这么多年来是怎么挺过来的。
肖际玉打开一口木箱,里面全是朱法安的遗物,有烈士生前穿过的衣服、裤子、鞋子、袜子,崭然如新;烈士的日记、信件、口哨等都保存完好。
在朱法安的来信中,有这样的文字:“在新疆的部队,我非常想念你。参军之前,我们面对面地谈了心里话,说起恋爱的事,你说对我有心,能等着我,和我订婚,我是多么盼望那一天。”
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们当年的爱情是何等真挚和热切。
“这是我陪嫁的箱子,专门用来装他的遗物。”肖际玉睹物思情,泪眼婆娑,“每年的六月初六,我都拿出来晾晒。这是慈利的风俗,六月六晾晒的东西贮藏起来不生虫。三十多年了,我感觉他从没离开过我!”
“我不吃醋,反为弟弟感到骄傲”
朱法雄告诉记者:“我老婆跟我说过多次,想亲自到巴基斯坦给弟弟扫墓。因家里太困难,我没法满足她的愿望。随着年纪越大,她的心情更迫切了,8年前就自己外出打工攒路费。可偏偏这几年,我跟岳父都患重病,拖累了她。”
记者:“她爱你弟弟这么深,你不吃醋?”一旁的肖际玉闻言掩嘴偷笑。
朱法雄:“不吃醋,我为弟弟感到骄傲。”
肖际玉只知道去巴基斯坦的路很远,要花很多的路费,但她不知道还需办出国签证。记者跟她讲解了如何办理出国护照和签证后,她面带忧郁地说:“这辈子能为他扫一次墓是我最大的心愿,不知道这个心愿何时能实现啊!我想亲自去墓地把他的名字纠正过来,听说墓碑上他的名字写着朱发安,其实弄错了。”
采访结束时,肖际玉紧握记者的手不停地说“谢谢”。望着她充满希望和热切的双眸,记者的心情异常复杂,岁月如刀,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却无法斩除她心底埋藏了32年的爱情,这是何等的悲悯和令人起敬。
相关背景
“每修一公里就有一名军人献身”
1965年,巴基斯坦总统特使访华,提出双方修建喀喇昆仑公路的建议。为了冲破当时国际反华势力的封锁,毛泽东、周恩来接受了巴方的请求。1966年3月18日,双方签订协议,协议约定中巴公路从巴基斯坦的赫韦利扬直达中国喀什市,总长1200公里。从1966年开始至1979年,在历时13年的援巴期间,中国军人在巴基斯坦境内修路616公里,中巴两国共有近700名军人牺牲。相当于每修筑一公里公路,就有一名军人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