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副刊·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速读

第A3版
广告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1年03月25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30个小时里经受36种酷刑 最后的遗言是“天快亮了”
浏阳人李白:他就是《永不消逝的电波》主角的原型
迭戈

李白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李白生前使用的电台零件和修理电台的工具。

1946年1月,儿子出生35天,李白全家合影于上海。

李白的儿子李恒胜重读父亲家书。

李白在上海时的故居。

    画外音

    信仰的故事,

    一直有人讲,有人听

    《永不消逝的电波》,一部经典红色电影,已成为“谍战”、“潜伏”这些特定历史情境的鲜明符号。永不消逝的电波,也是所有为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秘密事业献身的勇士们集体精神的象征——永远的忠诚与信仰。为此,本报“记忆”版选择其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特别系列的主题词。

    何谓忠诚?何谓信仰?今天的许多人似乎已经很难用语言来准确表述,甚至连谈论这个话题也是一种奢侈。或许,通过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原型李白这位在黎明前倒下的地下工作者,我们可以重回现场,重新感受忠诚与信仰的真正含义。

    李白以钢铁般的意志,抵抗无处不在的黑暗和死亡,最终在黎明到来的曙光中慷慨赴死。他以他的忠诚,为他的信仰而牺牲,并坚信如此终可以换来更多人更有尊严更幸福地活下去。真正高尚的忠诚的信仰者,永远像星空一样值得仰视。 

    因为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李白成为一位家喻户晓的中国式红色英雄。对于湖南人来说,还有另一种亲切的乡土光荣:李白,是湖南浏阳人。

    如果你愿意,可以在周末带着孩子去浏阳张坊的板溪村探访英雄的故里,那张戴着黑框眼镜的照片,就挂在故居的墙壁上。

    如果你去上海,有空也可以去虹口区黄渡路107弄,看看他最后战斗过的小阁楼。他用过的电台、写给妻儿的绝笔书信,也都还在那里。

    在无数也许连姓名也没有留下的秘密烈士们之中,李白甚至幸运地留下了修电台用过的钳子这样细小的生活用品。它们至今陈列于其故居,供后人瞻仰与怀念,而绝大多数的秘密战士都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但无论有名抑或无名,他们一定有共同的心愿:关于忠诚与信仰的故事,一直都应该有人来讲、有人来听。

    [壹]

    曾被电讯师傅认为是最笨的徒弟

    李白,又名李朴、李霞、李华初,化名李静安,1910年6月12日出生于浏阳市张坊镇板溪村一个农民家庭。因家贫,李白8岁才入学,读完初小就辍学,不满13岁就开始外出打工。 1926年6月,李白参加了当地的儿童团,当地的一些顽固分子嘲笑他们是“儿戏团”、“鼻涕团”、“泥巴团”,李白带领团员们拦下土豪劣绅的轿子,剪去他们头上的辫子,撕烂他们的袍子,地主老爷们只好跪在他们面前,请“儿童团员们高抬贵手”。1930年7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攻打长沙,李白报名参军,成为一名通信兵,随后跟随红一方面军转战江西。

    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利用反“围剿”时缴获的国民党军电台,建立了无线电学习班,李白被挑去参加学习,不仅要学汉字还要学英文,这对不识字的他来说真是难上加难。他们的老师是从上海派来的一位精通专业的电讯人员,脾气急躁,经常呵斥他。李白日夜加班学习,时常盯着老师模仿,后来老师惊讶地发现,这位他原认为最笨的徒弟,在一些技术上已赶上了自己。长征途中,李白被任命为电台台长、政委,保证了电台的安全与通信畅通。

    [贰]

    将电报从上海发到千里之外的延安, 苏联情报电讯专家觉得不可思议

    1937年10月10日,受中共中央委派,李白潜入上海设立秘密电台,他化名李霞,住进了贝勒路(现黄陂路)148号3楼一间小阁楼里。为保证李白安全,上海党组织选派了纺织女工裘慧英做李白的“妻子”,两人工作中逐渐产生爱情,后来正式结为夫妻。

    1938年春,李白所负责的秘密电台正式启用,但灯光的亮度、电键的声音、电波导致附近居民的电灯忽明忽暗。李白把发报机的功率降至30瓦,但功率太小发出的电波微弱,难以传达到2000多公里外的延安。经过反复研究,李白终于摸索出一套发报规律,他用收音机的天线作掩护,选择在人们都已入睡、空中干扰和敌人侦察相对较少的零点至四点之间为通报时间。

    上海和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终于架起来了。当时电台功率很小,但仍能把电报发到千里之外的延安,而且信号清楚。解放后,苏联情报电讯专家采访裘慧英,得知这一情况后感到不可思议。李白的儿子李恒胜后来回忆,“我父亲将发报机从100多瓦一直改装到10多瓦,假如不是当时国民党装备了美国的雷达探测仪,也许根本无法抓住父亲。”

    [叁]

    中秋前夜,秘密电台被日本特务发现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上海的西方租界区,加紧了对秘密电台的侦测搜捕。1942年中秋节的前一天深夜,日特机关确定电台方位后,突然砸门闯入。李白听到一楼有动静,马上收好天线并藏起机器。狡猾的特务进来后首先把手伸进被窝,发现是凉的,再抓过他的手指仔细看,接着又敲地板,发现有两块声音异常,从隔层里搜出了电台。

    在宪兵司令部里,特务对李白夫妇严刑拷打,逼问李白:你到底是受延安指派,还是重庆方面(国民党)指使。原来日本人并没有掌握情况,李白一口咬定自己是做生意的,电台主要用来了解商业行情。当时的确有不少这样的商用私人电台,日本特务一时无法断定真假,只好先将裘慧英放了,这个案子遂成“无头案”。半年后,地下党通过关系,终于将李白保释出狱。

    [肆]

    30多个小时里经受36种酷刑

    1943年5月,李白出狱后,被敌特严密监视,无法开展工作。但他在狱中的表现,使敌人误以为他是个与重庆方面(国民党)有关系的商人,想把他网罗过来。在党组织认可后,李白将计就计答应了敌特的要求,前往浙江淳安县国民党军委会国际问题研究所当报务员,并利用这一电台向党组织发报。

    1945年春,党组织安排李白夫妇转移到浙江场口待命。不久,战事逼近场口一带。为安全起见,李白夫妇再次奉命离开场口,前往淳安。他们带着电台乘一艘交通船刚抵淳安,一群国民党兵就上船例行搜查,电台立即被搜出。当时敌人用枪逼着李白审问时,李白镇定自若从口袋里掏出证件,说明自己是用于经商,但敌人仍然不由分说把他扣押起来。由于李白的机智,敌人没有发现任何破绽,后经地下党组织派人出面交涉,他们夫妇再次脱离了虎口,并于当年10月重返上海滩,将电台安置在虹口区。

    为了秘密电台的安全,李白在上海曾先后辗转了卢湾、静安、徐汇、虹口四个区,换了六处住所,最后一处住所为黄渡路107弄15号三楼(当时的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宿舍),故意靠近淞沪警备司令部。1948年春,在毛人凤的操纵下,以毛森为头的上海特务组织加紧对地下党组织破坏。12月29日晚,李白在向党中央拍发长江防务等情报时,被敌人测出电台位置。在敌人重重包围中,李白镇定地发完电报,销毁了密码。当晚,敌人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刑讯室对李白进行了连续30多个小时的刑讯,一共使用了老虎凳、拔指甲、灌辣椒水等36种酷刑。1949年4月22日,李白在狱中写了一封家书给裘慧英,叮嘱她好好抚养小孩,这封信成了李白最后的绝笔。

    1949年5月5日,蒋介石向毛人凤下达了最后处置指示:“坚不吐实,处以极刑。”1949年5月7日晚,毛森亲率特务将李白等12位中共党员押往浦东戚家庙秘密杀害。李白牺牲时年仅39岁,离上海解放的日子不到20天。

    [伍]

    李克农打电报给陈毅,查找李白下落

    1949年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刚上任的上海市市长陈毅,接到中共中央情报部部长李克农发自北平的电报,要求陈毅查找一位名叫“李静安(又名李白)”同志的下落。得知李白牺牲的消息后,陈毅向李克农回电并表示,一定要抓住残害李白烈士的反革命分子,讨还血债。为此,上海市公安局抽调侦查员专门成立了一个专案小组。

    通过多方查找,最后从“上海电监科”潜伏特务陈宗琛身上发现线索,并得知李白被捕是因为一个叫叶丹秋的老牌特务。其时叶丹秋仍潜伏在苏州,有时住在姘头董素芳家。董素芳是唱评弹的,艺名“赛牡丹”,住在苏州金台街珍珠巷1号。

    专案小组决计派侦查员老周冒充叶的部下,带着礼物前往董素芳家“拜访”,董素芳否认认识叶丹秋。老周灵机一动说:不要怕,我是陈宗琛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我有事找他。这次没找到,过几天再来。两天后,老周再次来到董家。这次董素芳承认认识叶丹秋,问老周找他做什么。老周说:没什么,就是有几件贵重首饰要当面交给他,这是叶先生亲自交代的,说完就走了。

    董素芳再也坐不住了,乘车到南京再转至上海,在一旅馆住下,当晚往外打了一个电话。午夜时分,一辆三轮车来到旅馆,上面下来一个身穿白色西装的中年男子,侦查员们拿出照片一看,正是叶丹秋。这个从事特工16年的老牌特务束手就擒。1951年1月13日,叶丹秋被上海市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陆]

    李克农建议把李白事迹搬上银幕

    1949年8月,上海为李白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李克农始终怀念李白,并建议将他的事迹搬上银幕。1958年,以李白为原型,由孙道临主演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轰动全国。1961年,李克农强支病体赶到上海,看望了李白的遗属。离开上海前,李克农向李白烈士墓三鞠躬……

    1987年,上海市虹口区建立了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李白被中央宣传部和中央文明委命名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上海市出版了《盛世慰英杰——纪念李白烈士牺牲六十周年图文集》,并于李白的牺牲日(5月7日),举办了解放60周年暨纪念李白烈士牺牲60周年大会。

    2010年6月12日,李白的家乡浏阳对其故居进行了全面修复,设立了李白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展,举办了“纪念李白烈士诞辰100周年”等系列活动。

    ■文/迭戈 

    参考资料:《十大红色特工》、《中国共产党长沙市历史》、《上海文史资料》等

    口述

    口述者:李恒胜,李白的儿子

    父亲的两条腿被压断了

    指甲也被老虎钳拔掉了

    父亲被捕的时候,我才4岁,我记得那时父亲白天在复兴岛渔业管理所工作,专门修理渔船上的通讯工具,半夜就开始发电报。父亲被捕后,家里断了经济来源,母亲只能靠帮人家织毛衣赚钱维持家用。

    1949年3月至4月,在能探监的日子里,母亲给狱中饱受折磨的父亲送去的食物,只是咸菜和萝卜干。一次咸菜中加了点肉丝,父亲还特地关照不用再放肉丝了。这些今天看起来非常廉价的食物,父亲还与难友一起分享。

    1949年 5月7日,那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当时关押父亲的蓬莱路警察局监狱,对面有一处阳台可以见面。母亲找到阳台,发现位置正对着监狱。母亲在这边轻轻地叫两声“李静安(李白化名)”,二楼右侧的一间窗户就打开了,父亲的脸从一根根铁棍子的后面露了出来。父亲的两条腿被敌人的老虎凳压断了,指甲也被敌人用老虎钳拔掉了,满身是血,整个人几乎脱形,是被同室难友们抬起来的。父亲隔着铁窗对我们说:“以后你们不要来看我了。”母亲问:“为什么?是不是判决了?”“不,不是,天快亮了,我所希望的将要看到了(指即将解放)。今后我若能回来当然最好,万一不能回来,你和孩子能同全国人民一样,过和平幸福的生活,我也就足矣。”此次见面后,父亲就失去了任何消息。

    解放后,我与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每次提起父亲,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的父亲,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改摘自《新闻晚报》等

    特别征集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追忆战斗在秘密战线上的湖湘籍人士,挖掘更多90年里的风云故事,“记忆”特向读者征集相关人物线索、文章及文献、图片等资料,并推出“不能忘却的记忆·永不消逝的电波”系列,敬请关注。

    联系电话:0731-84329320 QQ群:70706524 

    邮箱:sxhsfk@voc.com.cn

    登录华声在线: http://ent.voc.com.cn/参与互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速读
   第A3版:广告
   第A4版:支桥退休
   第A5版: “油改气”
   第A6版: 缅甸强震
   第A7版:广告
   第A8版:多国空袭利比亚
   第A9版:广告
   第A10版:都市·公共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都市·公共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 热线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 热线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湖南新闻
   第A22版:中国·重点
   第A23版: 世界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1版:财经
   第B2版:财经·分享
   第B3版:财经·综合
   第B4版:财经·互动
   第B5版: 财经·公司
   第B6版: 财经·观察
   第B7版:资讯超市
   第B8版:楼市·业界
   第B9版:文娱·看点
   第B10版:体育·看台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副刊·记忆
   第B14版:华声网事
   第B15版:帮手
   第B16版: 黄页
   第T1版:定调
   第T2版:定调
   第T3版:广告
   第T4版:定调
   第T5版:广告
   第T6版:定调
   第T7版:定调
   第T8版:广告
   第T9版:定调
   第T10版:定调
   第T11版:定调
   第T12版:广告
   第T13版:定调
   第T14版:广告
   第T15版:定调
   第T16版: 广告
   第T17版:定调
   第T18版:定调
   第T19版:定调
   第T20版:广告
   第T21版:定调
   第T22版:广告
   第T23版:定调
   第T24版: 广告
浏阳人李白:他就是《永不消逝的电波》主角的原型
忘不了的谍战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