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开学,南京市江宁区全区60所中小学校、8万余名中小学生将统一换上新款学生装。据悉,在如此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校服在江苏开了先河,近日江宁区各中小学校将面向学生家长本着自愿原则开始组织征订。(《扬子晚报》6月29日)
关于校服话题的讨论真是“前人之述备矣”,说好说坏各执一词。
校服“好”: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长期穿着校服有五大好处——有助于改善学校的安全状况,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校服相对于日常服装价格低廉,校服有助于减弱学生对着装的考虑和互相攀比,校服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校服“坏”:从暴露出的“校服”问题来看,校服往往质劣价高,甚至质量差到“透明”得让学生羞于穿着,而在这背后又暗藏着腐败丑闻——校服成了权力寻租的道具,污染了本应纯净的校园空气。即便校服价格低廉,但对部分困难家庭来说,仍是笔不菲的负担,校服的增负作用甚至抵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国家为贫困生所做的减负努力。虽然说买不买校服但凭“自愿”,可很多学生集体活动又规定必须穿校服,客观上使“自愿”并无其他选择余地——“被自愿”让学生与家长再次感受到权利不受尊重、利益面临侵蚀的万般无奈……
校服的“好”与“坏”已经是被事实检验与证明的“客观存在”了。对于这些可以明辨之的好坏利弊,决策者显然可以吸取经验教训,趋利避害。江宁区此次似乎也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校服的样式是从多种方案中比对选择了孩子们喜爱的偏日韩样式,用料也十分考究,而且价格低廉,平均每套60多元,利润率控制在不超过3%,对弱势群体子女还全部免费。考虑得如此周全,显然旨在尽量让挑剔者无可挑剔。
其实,如果一切真的那么好,剩下的最大不好就只在于“统一”两个字了。“统一”消除了差异与攀比,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灭了“个性”。但学生的创造力往往与个性伴生,尽量保护受教育者的个性是教育者的责任,否则孔子就不用倡导“因材施教”了。今天,一个学校统一了校服,可以认为是为了校服的种种好,稍微牺牲了一下学生个人在穿着上的个性,但学校的个性仍得以保存、识别;可扩大到一个区时,那学校的个性也将失去,以此类推,全国学校、学生的个性色彩也将在统一中磨损殆尽。
虽然说哈尔滨市甚至某些外国全国都统一了校服,但学校毕竟不是军队,学生的生活更需要七彩阳光,中国地区、文化、民族的差异存在也决定了校服统一并不是个必选项。何况,法律并没有给有关部门“统一”校服的授权,人们则更担心“统一”之后,学生与家长的选择权将进一步削弱,权力寻租的利益诱惑更加强大。与其处在统一校服能否善始善终的担忧中,民众更期待教育部门优化配置,将教育资源均衡统一,那才是分内之事。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