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速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速读

第A3版
广告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0年3月18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7.2万亿负债”不只是个财政问题
郭松民

据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披露: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不含票据)约为7.2万亿元,其中2009年净新增约3万亿元,多个地方开始卖地还债(《中国证券报》3月17日)。这个消息令人惊异,因为地方政府给公众的印象一向是出手豪阔,从不差钱的,没想到它们居然也都是“负翁”了。

7.2万亿,相当于全国年GDP的1/5还要多,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地方政府负债如此之巨,后果是很严重的。因为很显然,政府都不能以破产清盘的方式勾销债务,也就是说,这7.2万亿必须要有人兜底、买单。

谁来兜底呢?无非是这么几种可能性——

第一是中央财政兜底。但中央的钱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大家纳的税,所以还是全国民众买单。如果中央财政以不加税但增发货币的方式解决这笔资金,则结局当然是通胀——通胀的结果是大家的钱包缩水。

第二则是地方政府自己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则无非是加收税费,增加的是谁的负担不问可知;再一个就是卖地、卖国企。但省以下的国企已经基本被卖光,因此最快的来钱方式当然只能是卖地,不过土地的资源终究也是有限的,也有被卖光的一天,何况还有“18亿亩耕地红线”的限制;而且,“土地财政”必然导致炒地、炒房,致使房价居高不下,诱发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纯属饮鸩止渴,也是不可持续的。至于节流,根据以往的经验,无论财政如何困窘,官员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消费等的“流”是很难被“节”,被“节”的无非教育、医疗、社保等政府理应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流”,当然,这还是相当于老百姓买单了。

第三就是欠账不还了。这样做虽然暂时不至于使地方财政破产,但却会使地方政府信誉破产,并积累成银行的呆、坏账,搞得不好,就可能使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以金融危机的方式爆发出来,后果恐怕更加严重。

解决地方政府的负债问题,必须要对症下药,主要的“症”有两个:其一是对官员考核的评价体系,目前看GDP仍然是主要指标,这就驱使地方政府像公司那样把追求利润当作主要甚至是唯一目标,不少地方政府的负债就是借钱投资搞砸的;其二是现在的地方官员都是“流水官”,在施政方面往往会有短期行为。

简言之,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决不仅仅是一个财政问题,而是涉及到体制以及政府职能定位等一系列问题——除非我们能够进行一些根本性的改革,使地方官员必须真正对当地民众的福祉负责,而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政绩负责,否则,债务问题将是无解的。 ■郭松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速读
   第A3版:广告
   第A4版:今日焦点
   第A5版:广告
   第A6版: 今日焦点
   第A7版:广告
   第A8版:今日焦点
   第A9版:都市·热度
   第A10版:都市·热度
   第A11版: 都市·帮手
   第A12版:广告
   第A14版: 都市·社区
   第A15版:都市·社区
   第A16版:华声网事
   第A17版: 都市·社区
   第A18版:湖南·省情
   第A19版: 湖南·省情
   第A20版:中国·重点
   第A21版:中国·世态
   第A22版:世界·视点
   第A23版: 世界·万象
   第A24版:新闻热线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湖南·关注
   第A27版: 湖南·关注
   第A28版:三湘家居
   第A29版:家居·资讯
   第A30版:足球反赌扫黑
   第A31版: 副刊·声色
   第A32版:文娱·看点
   第B1版:数据
   第B2版:财经·综合
   第B3版:财经·理财
   第B4版:移动周刊
   第B5版:移动周刊
   第B6版: 财经·操盘
   第B7版:财经·创富
   第B8版:健康
“7.2万亿负债”不只是个财政问题
非常语录
省政协传达全国“两会”精神
连日晴朗 快去踏青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