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安市教育局8月19日晚发生人事变动,局长冯云生将退休。多名知情人证实当晚冯云生签署了大批调令,将数百名农村教师调入城市。在办理这些调令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腐败行为,而且形成了比较一致的“价码”。(《中国青年报》9月16日)
如果是事实,冯局长的这趟“权力末班车”真可谓严重超载,农村教师若想挤上这趟车,恐怕就只有靠金钱来开路了。所以,如果是事实,真是鬼都不相信这背后没有腐败行为。如此“公开”,还“价码”一致,对于除了奉献自己工资别无门路的农村教师而言,想进城,这还真是条“捷径”——至少金钱面前,机会终于人人平等了一次。
以往“突击提拔”之类的事情也不少见,“突击提拔”背后潜伏了腐败几乎成为常识,可这次真的有点不同:一来,传言中动辄要花费三、五万最高20万的“价码”,买的并不是“官帽”,只是一个农村到城市的工作调动。这至少说明当地农村与城市教师收入、待遇严重失衡,这位在教育局局长位置上呆了12年的“司机”仅念及此,就该有愧!二来,“买”进城的教师,当真能就此一步登天了么?他们不靠补课、不靠推销教辅教材、不靠压迫家长……如何收得回“投资”?三要说点“虚”的,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腐败的环境熏陶中,将培育出什么样的灵魂啊!
早在9月3日,广东《新快报》就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期待“官方声音平息质疑”,“让大家知道真相”,而时至今日,官方连个正式“辟谣”的都没有,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有关的网帖开始被删除,冯云生以及武安市市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及纪委书记的电话记者联系不上,采访有关学校也被告知要先经过教育局允许。不好说这就是欲盖弥彰,但显然,当地有着不利于暴露“贪腐”的制度性环境。
如果不是事实,当地有关部门为何怯懦得不如行贿者,难道还有更多的隐情?莫非农村教师进城收钱是惯例?莫非“权力突击”是当地官场常态?这些疑问,必需一个权威公信的解答,政府如果没有勇气,反腐如何让民众有信心?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