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大学生了,心里既激动又紧张,一边是对未来的四年充满期待,一边又为能否马上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而忐忑不安。”谈到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中南大学大一新生王磊这样说。
眼下又是莘莘学子陆续踏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迎接全新的挑战,你们准备好了吗?为了帮助新生们顺利度过升学适应期,走出学习、生活误区,记者采访了省内多所高校的老师和学生,不妨来听听他们的建议或经验之谈。
1
【误区一】
上了大学就轻松自在了
“上大学之前,我对大学生活十分向往。在我心目中,那里轻松自在、非常享受。”2006年,刘同学考入湖南师范大学,来到梦想中的大学殿堂,学的又是自己喜欢的中文专业,她觉得真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但真正进入学习正轨之后才发现现实没有想象美好。
“住的公寓离学校比较远,早上有课的话也要起很早,一样有枯燥乏味的理论课,英语要过四六级也有压力,其实并不轻松。当时我还真有些措手不及。”刘同学坦言,幸好自己及时调整了学习心态,没有沉浸在迷茫之中,而有些同学却因为这种差距产生厌学情绪,自暴自弃,经常逃课、沉迷于上网,以致考试挂科,耽误了学业。
新生们必须搞清楚的是,大学里也有作业、有考试、有压力,高中的辛苦代价并不是大学里放任自己的理由。
2
【误区二】
学习是老套路,成绩好就行
“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很多学生厌恶高中的题海战术和老师的照本宣科,但到了大学却又沿袭着这种做法。”株洲工业大学的宋思同学对记者说,“我刚进大学时,仍然猛做题,有时候老师课讲得很快,我常抱怨他们讲得不详尽、不负责任。”后来小宋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调整了学习方式,顺利度过了学习适应期。
大学教学与高中阶段不同。在高中,老师围绕学生转,但大学以学生自觉学习为中心,老师定位于“授人以渔”,上了课可能就不见了踪影,课堂学习学的是“知识的精要”,学生们更多的是学会思考,在图书馆等地方充实扩展。
3
【误区三】
找工作是大四考虑的事
大一新生沉浸在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喜悦和兴奋当中,对他们来说,找工作的话题似乎太遥远。但湘潭大学的毕业生李力却有点懊恼地告诉记者:“我就是吃亏在这个上面。刚进大学只想着先享受一下大学自由的生活,认为找工作那是大四毕业才想的事。
没想到四年一晃就过去了,没做好准备,又碰上经济危机,工作不好找啊。”小李告诫大学新生:入学之初,就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制定自己就业的大致规划,好让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不至于迷失方向,虚度光阴。
大学阶段是学子们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三四年后将走上社会、实现就业的新生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和人生应该树立明确的目标。
听老师说
尽快熟悉学校环境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唐克西主任介绍,师大每年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后会进行心理普查,结果显示有八九成新生会出现不适应现象。唐主任建议,新生进入大学,要对自己形成准确的定位和评价,避免因期待过高而失落;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如弄清与学习生活相关的场所位置,记下辅导员、老师的电话等。
提前做好大学四年规划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梁勇老师认为,新生容易走入对大学的认识误区与缺乏进一步的奋斗目标、对自己缺乏正确客观评价分不开。梁老师建议,新生入学后要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入学教育,多与高年级学生交流,尽快熟悉环境、专业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好大学四年的规划,设定奋斗目标并不懈努力。
学长经验
正确定位,成为“五心”学生
戴金凤是湖南师大文学院大四学生,成绩优秀的她还担任了院团委学生副书记和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但刚进大学时她也经历了一段适应期。她认为,新生入学时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专业、社会需求等确定人生目标,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有恒心——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有爱心——为身陷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有细心——细致认真地搞好学习与工作;有关心——主动关心他人、关注他人;有耐心——能吃苦耐劳,对人友善,对事平和。
■实习记者 彭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