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上午,湖南NGO媒体沙龙汇聚了湖南有影响力的媒体和NGO,共同就“湖南NGO生存现状”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NGO组织者应多研究媒介
“NGO的组织者应该更多地研究媒介,研究记者,提升NGO活动的宣传效果。”会上,长沙市小动物保护协会的石敬军用一个“公益组织与媒体合作策略”的PPT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协会在媒体投放、报道分类、媒体策略方面的经验,众多NGO的组织者均称受益匪浅,也引发大家热烈的探讨。
“我个人比较偏爱网络媒体,它有最迅捷的报道和基于庞大数量网民的受众。”绿缘环保协会的理事吴志昌表示。大圣人义工团的负责人王青说,他自己就是华声论坛的一个资深网友,网友叫“一个义工”,“我的网名比我的真名还要有名,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华声在线和华声论坛对我们一直以来的支持。”
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的廖鸿冰则抓住机会推销他们自己的QQ群号11826233,希望大家能加入他们的队伍,为四川理县灾区捐点书籍衣服。湖南公益联盟的罗延卿也表示,他通过网络平台组织了大量的活动,也通过自己的网站把湖南众多的公益组织汇聚到了一起。
NGO与媒介可合作双赢
与会者纷纷表示NGO与媒介可以达成合作共赢的关系,更多的人认为作为新媒体的网络媒体让NGO如虎添翼。
会上,湖南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的常立宪副处长对湖南民间组织现况作了介绍,共青团长沙市委志愿者指导中心的黄伟德主任则对长沙公益组织的机遇及挑战作了梳理,沙龙承办长沙市天心区爱弥尔智障儿童康复中心的执行总干事则与大家分享了民间机构如何与政府构建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浩明全程参与并对湖南的民间组织和湖南的媒体均给予了很高评价,本报及华声在线作为唯一的媒体代表在会上做了《媒体视角看NGO》的发言。
名词解释
NGO 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NGO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NGO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
NGO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
数据
我省社会组织达15218家
目前,湖南省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共有15218家,其中社会团体1019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4940家,88家基金会,登记数在全国排在第十位,近年来,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递增最快的是农村经济协会和社区社会组织。
截至去年底,中国民促会已与165个国外民间组织和国际多双边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已有19个国家或地区的82个国外民间组织和国际多双边机构通过中国民促会向我国共提供了4.32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援助。
记者手记
NGO,社会不可或缺
媒体与NGO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有着根本的共同之处。
NGO被视为是政府有效的“减压阀”和“稳定器”,而媒体同样被视为是公众情绪的“减压阀”和社会的“稳定器”。
各种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NGO组织及成员,在“志愿”的原动力下,阐述了这个社会最基本的良知和道德,并付诸了对人类未来的积极思考与行动,而媒体则正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守望者”,他们有着共同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的命运负有同样特殊的责任,成为社会的守望者。
湖南的NGO生存状况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被人误解、有生存尴尬、缺乏立法保护,同时NGO与政府、企业的互动亦屡遭诟病。但不管怎样,作为一股倡导和传承道德风尚的力量,这个群体已为我们这个社会所不可或缺,事实上,在许多国家,公民做义工,参加NGO组织推进社会进步,已经成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作为社会公平与正义守望者的媒体,一方面应宣传和报道好NGO,给他们一片广阔的空间,一些悉心的呵护;另一方面,媒体同样应当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对各种各样的NGO组织进行舆论监督,去芜存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而且后者甚至比前者更为重要。■记者 杨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