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伍西明 佘丽莎 实习生 唐红艳
本报4月23日讯 “感谢台湾同胞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今日傍晚6时许,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刘蓓在无菌层流舱里,手举纸牌,隔着玻璃向记者表达她的心声。随即,捐自台湾的270毫升救命骨髓顺利植入她的体内,刘蓓也成了两岸直航后,湖南首例骨髓移植受益者。
【两次配型失败】
台湾同胞
给了她生的机会
今日下午5时许,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候客厅,刘蓓的丈夫龙先生手持一束鲜花,准备献给湘雅医院血液科医生彭捷。20分钟后,从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携带救命骨髓的彭捷,将乘坐MF0890次航班抵达长沙。
“去年8月份,她在参加单位正常的体检时,发现血象异常,白细胞偏低。”龙先生说,老婆后来去上海同济医院做了骨穿刺,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医生说骨髓移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为了方便治疗,刘蓓住进了湘雅医院。住院以来,医院方面曾为其找到两次供体,可惜中华骨髓库的2名供者体检均不合格。今年2月份,台湾花莲慈济骨髓库有一名36岁的男性捐献者和她配型成功,身体各方面条件也达到了捐献要求。
【乘坐直航飞机】
旅途节省近4小时
“长沙到台北,由于每周只有一趟航班,为了节省时间,提高骨髓移植的效率,我于21日上午8点半坐飞机前往香港,再从香港转道台北,最后从台北坐火车到花莲慈济医院。”在从黄花机场回来的路上,彭捷向记者讲述了在台湾采集骨髓的经历。
“总的来说很顺利,捐献者是一名36岁的男性,他身体很健康。昨日14时许,开始采集骨髓,22时许,采集结束,经过检查,采集到的骨髓完全符合各项移植指标。”彭捷说,采集一般都要经过两次,由于捐献者的情况特别好,270毫升骨髓,一次便采集成功。
采集前,骨髓捐献者悄悄告诉彭捷,让他把最美好的祝愿带给刘蓓,并表示奉献、贡献是全人类的大爱!能够成功捐献骨髓,救助他人生命,是他今生最大的幸事。
今日上午9时许,彭捷携带着装有救命骨髓的特制小冷藏箱,从花莲乘飞机抵达台北,然后再乘坐直达长沙的飞机。“直航后,路上能节省近4个小时,这对骨髓移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彭捷说。
【一切顺利】
270毫升救命骨髓
输体内
移植骨髓传递过程中节省时间,其意义究竟在哪里?湘雅医院血液科徐雅靖副教授表示:“首先能保证骨髓的成活质量,中间环节减少了,骨髓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几率也随之大大降低。此外,采集后的骨髓在4摄氏度的条件下,最多能成活24小时,如果一旦出现飞机晚点等情况,则有可能因此而前功尽弃,直航飞机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从而大大减少了不能按时到达的风险。”
今晚6时30分许,经过紧急处理,270毫升救命骨髓开始输入患者体内,50分钟后,输液顺利完成。
□回放
还有两名台湾同胞救了湖南人
●2007年12月18日,来自湘乡的老师谢军辉接受台湾志愿者捐赠造血干细胞移植。他也是湖南省第二例接受台湾志愿者捐赠的患者。
2006年5月,谢军辉体检时发现脾脏肿大,经湘雅医院骨髓科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因其兄弟姐妹与其配型都不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于2007年9月18日在台湾慈济骨髓库找到一名37岁女性供者与其配型成功。
●去年9月12日,19时许,香港飞往长沙的KA720航班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徐徐降落,湘雅医院血液科徐雅靖副教授提着台湾同胞捐献的24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合液”走出机场,3个小时内必须输进命悬一线的邵阳小伙子刘小伟体内,否则,将前功尽弃……
一个小时后,输液成功!24小时内完成了特殊的“中秋团圆”。
□背景资料
湖南是白血病高发区
造血干细胞(或骨髓)移植是挽救白血病人生命以及治疗多种血液病的有效手段。受到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白血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全国发病率每年都在4/10万以上。我省是全国地中海贫血高发区,每年发病率也很高。我国每年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以百万计。受独生子女的普遍性及人种的特点影响,我国配型相合的概率一般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