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曾玺凡 通讯员 蒋正争 唐世日 阳姣艳 何牧 余丁
近日,一份《关于做好幼儿园托班开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悄然送至湖南省各市州教育(体)局的案头。这份由省教育厅、省卫健委联合印发的文件,不仅明确了托班开设的硬性标准,更释放出坚定不移推进托幼一体化的信号。
在出生率持续走低、学前教育生源锐减的背景下,湖南正以政策创新撬动学前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不仅是应对“幼儿园关停潮”的破局之举,更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民生工程。记者走访长沙、株洲、永州等地发现,这场关乎百万家庭的变革,既承载着破解“带娃难”的民生期待,也面临着观念碰撞、资金掣肘等现实挑战。
A 供需失衡,托幼一体化成突围战
数据显示,2023年我省0~3岁婴幼儿126.24万,实际入托率仅7.73%,远低于长三角地区15%的平均水平,供需缺口显著。政策层面,湖南将托幼一体化纳入“普惠托育护蕾行动”,明确幼儿园托班收费参照普惠标准,并对符合条件的机构给予托位建设补贴(每学位3000元)和生均补助(每月100元/人)。
“三孩政策实施后,双职工家庭对托育服务的需求井喷式增长。”汨罗市教育体育局学前教育股股长任可指出。
但与长沙某科技公司任职的一位二孩妈妈交流时,记者听到了大多数年轻父母的共同困境:产假结束就得返岗,老人带娃力不从心,专业托育机构要么太贵,要么离家远。这种供需失衡折射出双重现实:一面是快速萎缩的学前教育生源,一面是持续增长的托育需求。
“托幼一体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学前教育办负责人黎彬说。该县通过改扩建方式在园内增设托班,增加普惠性托位,全县共完成新增普惠性托位290个。
值得注意的是,改造成本达每班12万元的现实,让部分幼儿园望而却步。在道县教育局示范幼儿园,园长黄颂展示着按婴幼儿身高定制的洗漱台:“我们托班月收费750元,仅为城市机构的一半,收支勉强持平。”
然而在农村地区,乡镇托班更是面临“有场地无需求”的尴尬,因家长送托意愿低,使用率不足30%。“本园从2019年开始招收托班幼儿,目前开设2个托班,师资团队专业且稳定,但近年来托班招生情况不理想。”衡南县三塘诺贝贝幼儿园园长赵娣说。
而托位空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社会养育观念未发生改变:一方面是家长觉得“不需要”,认为“托育”就是“托管”,而3岁以前家中有老人带养孩子足够,3岁后入园才是刚需。
怀化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教研员欧阳珏告诉记者,由于社区嵌入式托育发展滞后,全国仅6.15%的社区建有托育设施,老旧小区空间有限,街道和社区在协调用房、改造适托化环境方面职责不明确,导致托幼服务难以下沉至居民“家门口”。
B 从“看护”到“教育”,“适托化”的改造
走进江华瑶族自治县直属机关幼儿园托班,圆角家具、防滑地垫、感统训练器材一应俱全。“所有教具边缘进行圆角处理,出入门加装防夹手装置。”园长甘秋萍介绍,该园投入近60万元改造托育空间,设置独立睡眠区与护理角,配备移动马桶、尿布台等设施。
公建民营机构更注重专业化设计。长沙市雨花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针对0~3岁幼儿分设乳儿班、托小班和托大班:乳儿班配备防吞食玩具与独立辅食间,托大班开设清洁课培养自理能力。“托育中心甚至为每个孩子建立专属微信群,每天更新换尿布、进食等细节。”家长丁娇感慨。
“在托班筹备阶段,我们聘用了两位具有早期教育专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并规定所有教师必须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保育员必须持有相应的保育员证件或育婴师证件方可正式上岗。”株洲市渌口区幼儿园园长唐婷说。
“托育不是‘小号幼儿园’,教师需掌握婴幼儿照护专业知识。”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第二幼儿院院长吕奕强调。去年8月,该院派出唐玉玲、伍媚佳、蒋雅瑜3名幼师代表湖南省保育师(职工组)参加了全国托育职业技能竞赛决赛,最终荣获3项个人二等奖及团队二等奖的佳绩。
与记者面对面,唐玉玲讲述起了教学和备赛日常:“给幼儿泡奶粉,家长一般就是滴一滴到手腕上,不烫手就行,但作为从业人员,要保证绝对的科学和规范。”经过无数次沸水和凉水的调配,唐玉玲才将45摄氏度的水温形成肌肉记忆,立马就能感知。
道县教育局示范幼儿园以“玩中学”的理念贯穿日常活动,每日确保户外运动1~2小时,注重创设生活化、游戏化、个性化的教育场景,通过生活化启蒙教育、多感官探索体验、游戏化学习模式、小班精细照护体系促进低龄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助力宝宝从家庭到集体的过渡。
而在饮食安排上,托班婴幼儿的就餐也凸显科学化。衡南县三塘诺贝贝幼儿园提供每日两餐一点,由专业营养师搭配食谱,食材均选用新鲜、安全的品类。
C 全方位保障,构建“善育”生态圈
道县一名二孩家长需兼顾工作和照顾瘫痪老人,坚持将孩子送入托班,但因接送距离过远,最终无奈转至附近机构。黄颂感慨:“此类家庭虽占比不高,但托班的存在切实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托育服务释放了家庭育儿压力,直接关系到生育意愿。”任可表示。长沙调研显示,四成家庭因入托而考虑生育二孩,托幼一体化正成为优化生育政策的关键抓手。从社会效益看,湖南通过增设4.2万个托位,预计可释放超10万名劳动力重返职场。
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做法颇具启示——通过《关于托育机构水电气价格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对托育机构的水电收费实施优惠政策;县人社局联合开展育婴师、保育师等免费职业技能提升保教人员专业素养,多部门联合督导形成监管闭环。这种协同效应在雨花区转化为“15分钟托育圈”建设,通过盘活社区、企业、幼儿园资源,打造立体化服务网络。
为缓解人才短缺,全国首家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省一级学会——湖南省早教托育学会目前已面向全省组织开展10批、500余人次托育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认定通过率达99.8%,为省内培养输送托育专业人才提供平台。
欧阳珏认为,幼儿园可以与学前教育师范学校对接,鼓励高职院校设立“托育教育学”学科,推行“理论+实训+认证”一体化培养模式,定向培养输送复合型人才。
从“能入园”到“善入托”,湖南托幼一体化的探索,既是应对人口变局的教育改革,更是书写“幼有善育”的民生答卷。
道县教育局示范幼儿园托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