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董以良 通讯员 刘纪新
“学校要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助力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4月2日,新邵县第五督学责任区主任石剑光在新邵一中进行教学视导,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提出精准的指导意见。
从单一的“督问题”到全面的“督发展”,这是近年来新邵县教育督导工作的全新转变。
“以前督导就像‘打地鼠’,哪里冒头‘打’哪里。”新邵县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龙姝坦言,传统督导往往停留在督查问题整改浅层面,对学校发展症结缺乏深入系统研判,对问题如何解决没有给出督导良方。为加快建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监督保障的长效机制,督促和引导学校规范内部管理、规范办学行为,2022年以来,新邵县坚持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深入开展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为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打造多员督导新格局
优化督导职能、完善督导体系,从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开始。
根据《新邵县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实施方案》,成立新邵县督学责任区实施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督导组”),同时将各级各类学校划分为5个督学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选派6至7名责任督学,对责任区所辖学校进行全面督导。根据要求,责任区督学每人每月至少到责任区督导1次,每年对责任区内的所有学校督导1次以上,并要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反馈督导情况。
在责任区督学全覆盖的基础上,新邵县还聘请了城区、各乡镇中小学校教学副校长任兼职督学,动态监测各校办学行为;聘请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任特约督学,加强课堂教学质量诊断、教师专业指导。
“督学既是典型问题的诊断者、办学行为的监督者,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言者。”龙姝告诉记者,为此,所聘督学均为县教育督导评估专家或有多年相关教育工作经验的同志,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强。
2022年秋季学期,特约督学刘丽波在酿溪镇第一完全小学开启为期两周的“沉浸式督导”。 两周内,她完成了32节完整课堂实录、428份学生作业批改分析、7名教师深度访谈。变教育诊疗从“大水漫灌”到“靶向治疗”,接下来,刘丽波每周三晚8点在线“坐诊”,累计解决课堂管理、作业设计等难题473个。她主持的数学团队开发了《生活数学100例》,将买菜、装修等场景融入教学,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复制的教学路径和方法。
“李老师《清平乐·村居》这堂课,45分钟提了30个‘是不是’。”督导分析会上,刘丽波播放青年教师的课堂录像,精确标注每个无效提问的时间节点。在青年教师涨红的脸色中,她又话锋一转:“但你对‘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解读独具匠心,这粒珍珠不该被埋在沙堆里。”刘丽波还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五步成长法”,帮他们找问题、提意见,加速他们成长。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目前,新邵县已配齐专职责任区督学24名、兼职督学72名和特约督学10名,三级责任督学以团队的形式对学校进行业务督导,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形成对学校教育督导的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对学校全局工作的监督和专项工作的具体指导。
变单一为多维,重构评价“坐标系”
2024年秋季学期教育质量监测日,新邵县小塘镇中心小学将“考场”搬到了劳动基地。学生需在3小时内完成数学实践和语文表达能力测试,测量不同坡度茶树的生长差异、撰写校园茶文化解说词并进行现场直播。
这种“真实情境测评”源自新邵县督导组构建的“五维评价体系”,包含学业水平、实践能力、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劳动技能5大维度。
近年来,新邵县教育局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坚持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县督导组结合这一态势和需求,不断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变“单向单一评价”为“多元多维评价”,撬动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
“过去考核像体检,现在更像是基因检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最合适的成长路径。”督导室一位督学向记者展示督导组创新研发的《学生成长基因图谱》。学校教育、营养运动、睡眠质量等数据清晰可见,家长可以系统追踪每个学生的素养发展轨迹。
从“分数崇拜”到“素养立交”转变的改革阵痛期,也有部分家长表示质疑。曾有家长在校长室拍桌子:“不刷题、不考试怎么考大学?”督导组用一组数据回应质疑:2023年学生近视率为43%,目前下降为32%;学生体质跃升,全县学生跳绳合格率从75%提升至80%。
最动人的反馈来自特殊教育领域。脑瘫孩子小宇在教师“送教上门”时写道:“今天老师教我用电饭煲,妈妈终于能吃上我煮的饭了。”这句话深深刻在县教育督导人心中,成为比任何数据都有力的改革注脚。
从“找问题”到“亮家底”,领航学校新发展
督导长出“钢牙利齿”,便是要发现真实的学校、真实的课堂,为对学校进行针对指导和综合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面对常态化的督导工作,一名私立幼儿园园长曾私下抱怨:“又来一帮找碴儿的。”督导组在督导幼儿园办园行为中了解到,该园与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还有差距,幼儿户外活动空间未能达标。龙姝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乡镇党委政府与幼儿园所在地村委进行协调,经过多方努力,当地村委划出40平方米空间给幼儿园,用作幼儿户外活动场所,一星期内完成了该园户外活动场地扩充。
从找碴儿到解决实际问题,各学校、幼儿园对督导的态度由抗拒转为认可,质疑、抱怨的声音逐渐消失。
“我们将督导结果与校长考核、职称评定、项目分配等直接挂钩,倒逼学校责任落实。”新邵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柏初介绍,县教育局构建的“督导整改台账”实现全流程追踪,并根据整改期限设置不同预警与问责机制。督导工作实行闭环管理,聚焦目标制定、精准督导、问题整改和结果运用,形成“部署-检查-反馈-提升”全链条机制。强化责任落实,限时整改销号,推动督导成果转化为教育治理实效,以高标准督导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现在不是督导组找问题,是我们主动亮家底。”新邵县潭府中心小学副校长刘文博告诉记者,该校曾是一所乡村薄弱小学,师资、生源一度流失严重。2023年秋季,学校邀请石剑光对学校阅读教育进行指导,开发了“书香润心”课程,以阅读教育为突破口,走出了乡村小学的特色发展之路。“最开心的是,现在学生的图书借阅量从年均0.7本/人跃升至5.3本/人,越来越多学生通过阅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截至2024年12月,改革成效显著:全县城乡师资流动率从3%增至21%;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高11个百分点;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达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