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第一中学 刘辉育
《峨日朵雪峰之侧》是自读课文,但学生感觉理解有难度,于是笔者精心组织课堂,一起探讨学习。一堂课结束后,师生意犹未尽,有学生课后仍与笔者讨论自己的体会与思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细思一番,有如下三点值得记录。
一、劣构问题,找到一个好抓手,给学生以开放多元的思考表达空间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青春价值。设计好一个劣构问题是关键,要求能引导学生思考青春及价值,培养辩证思辨能力。
《峨日朵雪峰之侧》是诗人昌耀写于1962年、删定于1983年的作品。诗中选取许多宏大壮阔的意象,譬如“雪峰、太阳、山海、巨石、雄鹰”等,而诗的末节出现了“小的可怜的蜘蛛”,这与其他意象形成了反差,成功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通过品析意象理解诗歌是本单元教学任务之一。于是设计思考问题:小得可怜的蜘蛛让我感受到: 。答案具有一定模糊性,学生既能结合文本挖掘诗歌内涵,又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个性解读,给学生开放多元的思考表达空间。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讨论中积极投入,在交流讨论中对诗歌的理解不断丰富深入,有效激发了对青春及生命价值的思考。
二、以问促思,做到引导有方,给学生以尊重包容的课堂氛围
学生展示交流阶段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学习中的理解、领悟和疑惑,如何引导准确理解、有效表达便成了课堂的关键。有学生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当时的心理历程,是他思想的写照。他处于雪峰之侧,看太阳西沉、巨石滚落,可以看出他最初的失落;到“揳入巨石的罅隙,渗出血滴”,可以看出他的坚持、坚韧和坚定;到最后的“默享”,可以看出他内心宁静。这个观点引起其他学生的异议,他们认为诗人并没有失落沉沦。为了有效引导学生辨析这个观点,设计了如下问题:①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引导学生去关注写作背景。②诗中选用的意象“太阳、巨石”有何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在引导学生领会日落雪峰的雄奇壮丽,巨石滚落的惊心动魄,从而理解此时诗人虽然处于雪峰之侧,虽然映入眼帘的是日落雪峰,但内心仍然充满对生命的热爱。③作者这种心态给你什么启发?从而让学生明白作者历经苦难却不屈服放弃,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学生在层层引导之下联想起罗曼罗兰的“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和泰戈尔的“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抱之以歌”。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共同思考探究,领悟诗歌的内涵与魅力,真正认识到当代青年该如何面对生活。整个过程以问促思,逐层深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感受诗歌丰富的意蕴。
三、激发热情,做到评价有度,给学生以元气满满的情绪价值
课堂评价“需要多种主体的参与评价,以全面立体地捕捉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态度与能力、进步与不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这三者构成课堂评价环节,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
有学生言: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自评到:读完这首诗,脑海里蹦出这句话,觉得有点牵强,不知该如何完善这种表达。这反映了他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学生认为:“挺身而出”用得不恰当,未能体现“蜘蛛”所蕴含的内涵。教师评价:采用的表达结构很好,“小得可怜”体现了蜘蛛的渺小,正是千千万万个“我”的写照。同时指出,要细品文本,抓住诗中“揳”“默享”等关键信息,分析蜘蛛的特性品格。这样既指出问题所在,也提供自主学习的应对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上,学生不乏精彩的见解,例如“生命的伟大在于内心的坚定和持之以恒的奋斗”“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但我们得学会接受自己,不能放弃人生的攀登”,他们的发言丰富着课堂,也丰富着诗歌的内容,更体现了他们对青春的认知和生命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