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一刀
“有钱建安娜草堂,没钱修学生宿舍。”在云南省富宁县第一中学科技节活动现场,一名学生走上讲台拿起话筒质问学校。11月16日,富宁县教育体育局通报称,富宁县一中2023年以来陆续投入67万余元对学生宿舍进行提升改造。目前,宿舍均为10人间,具备正常住宿条件。
(11月17日 《南方都市报》)
面对质疑,当地教育部门迅速开展调查并发布相关通报,这是一种积极务实的态度,也初步解答了公众的疑问。总体来说,通报传递了三个方面的信息:一是无人机表演属公益性质,“没花钱”。二是安娜草堂实为阅览室,未挤占宿舍修缮经费。三是近两年修缮宿舍花钱不少,可以满足学生需求。
不过,稍显遗憾的是,这样的通报诚意未免有些不足。
首先,学生质疑的焦点,表面上关注的是“学校有没有花钱去修缮宿舍”,但实质上关心的是自己和同学住宿的舒适度,但通报除了说“是10人间可以正常住宿”外,并没有呈现更多信息。
除“学生住宿的体验感舒适度”这个真问题,学校接下来如何对待质疑的学生,也颇值得关注。相关报道披露,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将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以教育工作为主。这似乎传递出一个信号,公开质疑学校“没钱修宿舍”被认为是不好的,因此需要被教育。但实事求是地说,勇于质疑,敢于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根据最新的消息,涉事学生之所以在住宿问题上公开质疑、当众“冒犯”学校,可能是因为他准备的节目在海选阶段没有通过。不过,只要其质疑的内容,客观上有助于校方重视和解决一些问题,是为了把学校建设得更好,校方就当予以宽容。
在学生与学校的这组关系中,学生无疑处于弱势的一方。年轻人可能冒失、热血、莽撞,但另一方面,他们元气满满,可能睥睨一切。学校不能因为他们的不成熟而一刀切地予以否认,而是鼓励他们从质疑、批判走向协商、探讨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