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长沙市鹿芝中学 唐沙

  美学家朱光潜说:“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审美教育,语文的审美与创造,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表达与创造美。语言和文学都承担着审美的功能,在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下,能够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身心思维、价值观,因此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是,很多高中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表示学语文凭“感觉”。除了语感,还有一种是在自身固有的价值体系中对世界的心理感知、审美感知。其实语文和美学是紧密相关的,对语文进行审美活动,能够从形式、社会、艺术、自然等角度发现美,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开拓学生的美学思维,培养个性,也能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就需要施教者在审美感知上下功夫,施教者需要对情感进行加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感知力,在语文教育的渗透中激发受教育者的审美主动。

  那么,高中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审美主动?

  一、重视美的学习

  如何去实施美育,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审美理论学习是懂美的关键。审美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美学基础理论、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其他审美常识。美学基础理论对人类审美现象进行了整体分析,艺术理论与艺术史是对艺术的介绍和分析,其他审美常识指人们衣食住行所涉及的社会审美常识,常常是文化史记载的内容。这些理论对语文课堂教学有着一种契合的联系。审美理论学习奠定审美的基础,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二、营造美的环境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是进行审美活动的主体,在他们的眼中,教室、课本、教师、多媒体工具等都是审美的对象,教师作为被审美的主要对象,自身应有美的特性,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在穿着上有细节的变化,在姿态动作上有讲究,在言语行为上有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的。从形式上将学生引入美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他们将跳出教室的束缚,与教师一同去进行审美活动。但是形式只是表面,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让教材上的文学作品“活”起来,将情感真切地传达给学生,从感知形式美上升到情感层面,在营造环境中让学生主动审美。

  三、挖掘美的因素

  美无处不在,从不同角度可以发现不同的美。比如理解“崇高”这一含义,很多同学的理解还是在感情层面的理解上。“崇高”出自《国语·楚语上》,“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在汉语词典中,“崇高”指高尚、至高。在精神或道德上能达到统揽全局的无私的牺牲奉献精神。在美学范畴中,崇高感来源于相对弱小代表正义的力量与强大敌对势力的抗争中,人所激发的、潜在的精神力量。如《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以刘和珍为代表的进步青年为了抗争而走向牺牲,“为了中国而死”,他们成了猛士,在这力量的对抗中,浑厚凝重而悲壮惊惧,这其中就有崇高审美范畴的存在。再如古诗词中的如画美、境界美等。借助文学作品能更好地完善对审美体系的构建,对语言不止停留在情感的“感觉”。

  四、拓展美的感知

  语文学科不止步于课堂,还与生活紧密相关。积累对语文的感知,也要积累对生活的感知。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文字组成了文学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文风,学生在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则与应用,还要多阅读多思考,知人论世,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进行审美活动,包括艺术活动,到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美,在欣赏艺术中感受艺术美,在劳动中、与人交际中感受社会美,积累对美的感知,能更好地表达和创造美。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联系,对提升自我感到快乐,拓展对美的感知,美育在潜移默化中能给人一种快乐的感受,陶冶性情、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让孩子们感觉到美的世界、美的存在,去探索美的踪迹,主动审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28 传 真: (0731)84313258 订报热线: (0731)84313258
邮 编: 410005 邮 箱: kjxb001@126.com  全年订价:168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