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曾玺凡 通讯员 陶欣 实习生 王慧晴
“劳动基地可以重建,但生命只有一次。”10月31日,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中心小学四年级(156)班的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杨岭清情真意切地说道。这堂与生命安全教育有关的班会课,与发生在学校的一场自然灾害有关。
今年暑期,因连日暴雨、洪峰过境,新晃侗族自治县遭遇洪灾,主城区及沿河城镇受淹严重,凉伞镇中心小学的劳动实践基地也遭到损毁。灾害发生后,该校行政班子迅速反应,冒着暴雨抢险,铺油布、设警戒,只求把损失降到最低。
“很惋惜,真的很惋惜,这个劳动基地投资5万余元,今年4月建好后,才使用了半个学期。师生们种植的辣椒、玉米等蔬果日渐成熟,等着新学期喜迎丰收,结果所有的劳动成果全都付之东流了。”校长陈通鹤回忆往日孩子们用汗水浇灌幼苗的场景,十分痛心。“整个暑假都在忧心这件事,怕新学期开学无法面对凉小学子。”
“可惜了我种下的玉米还没长大,就被无情的大雨冲跑了。”开学到校后,四年级(159)班学生潘士田透过教室玻璃窗望向劳动基地,也只能干着急。语文教师姚奕冰同样倍感遗憾,她与自己带的第一届六年级学生育种翻土,约定好等他们毕业后返校一同采摘亲手种下的果实,“可惜,学生毕业了,基地也冲毁了。”
亲历了劳动实践基地从建成到被大雨冲毁的全过程,陈通鹤连日来一直在思考,除了积极组织重建工作,学校还能做些什么?
10月,国庆收假返校后,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生命安全教育,全校20个班级结合自然灾害知识、安全防控等具体案例,进行主题班队活动。“孩子们不仅要感受收获劳动成果的快乐,更要明白劳动成果流失的不幸,这样才能学会珍惜、感悟生命的来之不易。”分管安全的副校长舒厚权说。
虽然劳动实践基地暂时无法恢复原貌,但全校师生共同直面“遗憾”的历程,更值得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