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继东
叶圣陶早年在苏州乡下教书的时候,曾经让一位老木匠做一张书桌。为了这张书桌,叶圣陶往木匠那里前后跑了好几趟。
第一次去是选料,叶圣陶选了一棵梧桐树料,告诉桌子的式样,然后就回家等,可等了二十多天,不见新书桌送来,遂决定去看个究竟。到了木匠家里,一看连个书桌的影子也没有。老木匠指着靠在屋角的一排木板,说这些就是那新书桌的材料。叶圣陶感到很疑惑:二十多天工夫,只把一段木头锯了开来,这活干得也太慢了吧?
老木匠看出叶圣陶的疑惑,他慢条斯理地解释说:“整段木头虽然干了,锯开后,里面未免还有点儿潮,如果马上拿来做,不久就会出毛病,不是那里裂一道缝,就是这里接榫不牢固,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要充分晾晒,把木腥味散掉,不然用上后,家里总是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又过了一个月,叶圣陶走过木匠门前,进去看到一张新书桌放在墙边了,近乎乳白色的板面显出几条年轮的痕迹。老木匠正弯着腰,几个手指头抵着一张“沙皮”,在磨擦那安抽屉的长方孔的边缘。
叶圣陶问:“过个把星期,就可以交货了吧?”
老木匠望望屋外的天,摇头说:“不行,这样干燥的天气,怎么能上漆呢?要待转了东南风,天气潮湿了,漆才可以透入木头的骨子里去,不会脱落。”
过了十多天,老木匠和他的徒弟把新书桌抬来了,油油的发着光亮,一些陈旧的家具跟它一比显得黯淡失色,确实是一张好书桌。
后来,叶圣陶把这个等书桌的故事讲给了教育界的年轻人听,并谆谆教导:教书要耐心,育人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