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陈实现 袁东超
[摘要] 永州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探索如何培养高质量的红色旅游人才不仅有利于塑造中职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能够为当地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中职学校红色旅游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主体、全方位、立体化层面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构建“五位一体、市场导向、工学结合、逐阶递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政策保障—优化环境—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综合评价”的实施路径,以期实现永州市中职学校红色旅游人才高质量培养目标。
[关键词] 红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路径
[基金项目] 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2021年度研究课题“新时代永州市中职学校红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JZB2021222)。
红色旅游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旅游,其根本特点在于其教育意义,也就是说,它是以重走红军路、体验红军生活、瞻仰红色人物故居等方式,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因而要求红色旅游从业人员除具备一般的旅游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党史知识和理论素养。但现实中由于从业者缺少相应的专业技能,从而导致红色旅游不能体现本土特色。可以说,红色旅游人才匮乏是制约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红色旅游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关于红色旅游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色旅游人才素质要求与知识储备、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红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红色旅游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等方面。总体来看,关于红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的研究文献数量偏少,研究单位以高等院校旅游类专业为主,研究内容存在广度不足、深度不够、联动不足和形式单一等问题。未来时期,结合新时代背景和党的方针政策,从多主体、全过程、立体化层面构建红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其实施路径,以期为中职学校培养高质量红色旅游人才提供对策建议。
1 永州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永州市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空间分布广、红色人物数量多、红色故事影响大等特点。红军长征经过永州10个县区,留下了众多红色文化遗产,红色地标较知名的有道县禾塘决策旧址、新田小源会议旧址等几十处。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李达、陶铸、江华、蒋先云、李启汉、陈为人、何宝珍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辈,还有抗日名将唐生智、唐生民、吕旃蒙、郑作民等等,一串串闪光的名字,成就了永州辉煌的红色文化。中央红军长征时期的生死之战——湘江战役大多在永州道县进行,感人至深的红军三十四师阻击战战场全部发生在道县、江华、蓝山一带。特别是陈树湘烈士在道县“断肠明志”、以身殉国的悲壮故事和精神,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称颂。近年来,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发展,将红色旅游发展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加大资金投入,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突出社会效益,使红色旅游成为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
2 中职学校红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路径
中职学校红色旅游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要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也要关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体系、生源素质等微观条件的影响,在国家职教政策引领下,探索符合本地区、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路径。
2.1 红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红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紧密对接区域红色旅游产业需求,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遵循产教融合发展理念,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整个过程。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内容。
2.1.1 五位一体——联合培养红色旅游人才
由于多因素影响,中职学生存在学业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淡薄,缺少自律意识,违纪违规等问题。培养高质量红色旅游人才,首先需要坚持党对职教职业的全面领导,发挥政府在红色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应在政策支持、项目配套、人才保障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与项目规划,做好中职学生家庭情况的普查工作,确保困难家庭子女及时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对留守儿童、孤儿、单亲家庭等学生建立管理台账,与学校、村委会、企业、家庭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与行为规范。学校应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育人环境,将本土红色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转变、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红色旅游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并在专业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旅游企业应注重红色旅游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根据永州市红色旅游资源的特征与经营理念,对红色旅游人才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培训,并建立相应的常态化继续教育和考核机制。社区(村委会)作为本土红色文化的承载地,也是学生长期居住的场所。社区管理者应充分挖掘、整理本地红色文化遗产,用红色人物事迹感召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此外,村委会定期向政府部门、学校、家长反馈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确保学生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期,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应以相互尊重、相互沟通和平等互助的方式教育子女,时刻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并引导孩子多做对家庭、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以便让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与学校、社会教育接轨。
2.1.2 市场导向——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效衔接
红色旅游人才的使命是弘扬爱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红色旅游产业属于综合性产业,人才培养应主动对接红色旅游主导产业、支持产业和配套产业,适应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理清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确保专业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根据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动态,不断调整优化中职学校现有专业结构和培养规模,大力推动红色旅游优质专业(群)建设,增强专业(群)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推动专业布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效衔接。
2.1.3 工学结合——培养应用型红色旅游人才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在学校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师傅在企业指导学生职业技能,教师与师傅共同教育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红色旅游人才培养既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需要学生具备精湛的讲解技能,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与工学结合相配套的运行机制,以真实红色旅游环境为参照,按照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方法研究,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2.1.4 逐阶提升——就业与升学并重
红色旅游产业对人才需求是多层次、多领域的,红色旅游人才培养应在横向与纵向层面实现融通发展,既要重视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也要为学生升学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永州市中职学校正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融通的教育体系和机制建设,不断推进普职协调发展。根据区域产业升级调整需要和社会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提升规律,逐步引导中等职业教育通过中高职贯通、中高本衔接、完善职教高考政策等,为有意愿、够条件的学生提供多种就业、升学发展路径。
2.2 红色旅游人才培养路径
红色旅游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现代职教理念指导下,通过不断地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机制。
2.2.1 构建中职红色旅游人才培养的政策保障体系
政府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其扮演的“角色”是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政策制定与调控者。由于受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等因素影响,永州市红色景区(景点)在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以及技术保障等方面建设滞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缮与维护;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当地红色旅游事业,也需要政府在土地、财政、税收等方面制定激励性政策。另外,政府通过构建红色旅游人才引进与定向就业培养机制,有针对性地与学校合作,定向培养红色旅游人才,并加大激励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红色旅游事业发展。
2.2.2 创造良好的红色旅游育人环境
目前,永州市拥有26所中职学校,其中13所学校开设有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由于受专业建设水平、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社会认知程度等因素影响,旅游类专业学生数量少,学生的学业基础薄弱,厌学情绪较大。在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红色旅游人才,需要学校根据产业发展动态,精准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设置、双师型教师培育、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红色旅游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2.3 理实结合,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红色旅游人才肩负着对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任,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不断钻研中共党史以及革命史,熟悉家乡的红色文化资源,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因此,红色旅游人才培养要进一步加强理实结合教育,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加大案例教学力度,定期组织学生到当地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参观学习,在节假日,为游客讲解家乡的红色故事。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逻辑和精湛的讲解技巧。
2.2.4 资源共享,线上、线下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红色文化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通过挖掘线上、线下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使教师、资源、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中职、高职、本科院校教师可以组建教学联盟,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开发红色旅游相关课程,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解决了红色文化课程资源数量不足、内涵不深、质量不优等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2.5 构建多阶段、多元化、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
红色旅游人才培养涉及的因素较多,在不同阶段,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内涵认知存在差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特征,也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构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也适应中职学生认知规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评价红色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及时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红色文化育人提供了重要保障。
3 总结与展望
在中职学校培养高质量的红色旅游人才并非简单的技能培训,需要从人才供求视角出发,整体谋划,系统开发,构建政府、学校、企业、社区、家庭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运用“协同管理、市场导向、工学结合、逐阶递升”等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政策保障、优化环境、理实结合、资源共享、综合评价”的实施路径,实现传承红色基因,培养高质量红色旅游人才的目标。然而,由于中职学生的特征以及红色旅游人才培养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影响人才培养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因此,本文所阐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路径难以完全反映高质量红色旅游人才培养的全貌,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未来学界与业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丰富和完善红色旅游人才培养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省人大代表永州第三小组.关于永州红色文化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R].http://www.yzrdw.gov.cn.2020-10-12.
[2]徐仁立.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06):30-35.
[3]顾玉林.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人才资源开发,2020(24):60-62.
[4]聂丽婵. 湖南省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地理研学方案中的设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5]张晓惠,刘红,唐文婷.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嵌入旅游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旅游与摄影,2022(12):118-120.
[6]白稚萍.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3(01):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