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市两市塘街道城南小学 李林林
摘要:教育精品课的开发重在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设计,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融合,即大单元的融合、课内外的融合以及跨学科的融合。既能落实《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也能促进基础教育精品课制作质量地提升。基础教育精品课资源服务于课前导学、课中助学和课后展学的三大环节,既能探索智慧教育的新范式,也能赋能师生成长以新动能。
关键词:基础教育、精品课、融合、导学、助学、展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基础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笔者所在湖南省李林林小学语文名师网络工作室,以“基础教育精品课的开发和创新应用研究”课题为依托,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课资源建设进行实践,对基础教育精品课的开发和创新应用进行研究,首创基础教育精品课“三融三环”开发与创新应用范式。
基础教育精品课“三融三环”式开发与创新应用范式的基本界定
我们将精品课开发侧重在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设计,主张“三融”,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融合,即单元整体融合、课内课外融合以及跨学科融合。“三环”指向于基础教育精品课的创新应用。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九大应用场景的基础上,让基础教育精品课应用服务于课前导学、课中助学和课后展学的三大环节。
基础教育精品课“三融三环”式开发与创新应用范式的学理支撑
对精品课的研究首先离不开对精品课内涵的研究。基础教育精品课:一般以微课形式呈现,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课件、作业练习和必要的实验演示。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预习、复习、开展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提供服务;支持教师课堂教学,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提供服务。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新的《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中强调:坚持素养导向,体现育人为本,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凝练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课程独特育人价值和共通性育人要求,形成清晰、有序、可评的课程目标。新课标还指出,要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发挥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均霞在《基于知识理解的网络课程学习活动设计》中指出:当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关键是开发,但在资源的实际开发中缺乏有效的学习活动设计,网络课程资源的可用性与共享性大打折扣。
基于此,我们的精品课开发重在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设计,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融合,即大单元的融合、课内外的融合以及跨学科的融合。既能落实《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也能促进基础教育精品课制作质量地提升。我们依托网络平台,让基础教育精品课应用服务于课前导学、课中助学和课后展学的三大环节,既能探索智慧教育的新范式,也能赋能师生成长以新动能!
基础教育精品课“三融三环”式开发与创新应用范式的实践研究
我们团队以三年级下册为对象,对基础教育精品课“三融三环”式开发与创新应用范式进行实践研究。我们单元组元、导师引领、团队协作,将“三融三环”式开发与创新应用范式应用到每一篇课文当中。
首先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为例,解析如何从单元整体融合、课内课外融合以及跨学科融合三个方面来实现“三融”式基础教育精品课开发:《守株待兔》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文体组员,共编排了四则寓言故事:文言文《守株待兔》、童话《陶罐和铁罐》、童话《鹿角和鹿腿》、诗歌《池子与河流》,涉及到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由于体裁不同,在教学时,教师要依据不同的体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守株待兔》一课的教学,首先从文言文的体裁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掌握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关注注释,结合插图”,通过这种方法理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内容;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要求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停顿、重音,感受古文的韵律之美;然后思考问题:“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在思考中理解寓言的寓意,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接着让学生学以致用,阅读《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最后,在课后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感受寓言之美。
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当中,单篇与单元的融合紧密。《守株待兔》紧扣单元导读中的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让学生思考“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农夫心里在想什么呢?”创意剧场“你想对这样的农夫说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范式研究的过程中,寓言教学的策一要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寓意的能力和表述认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以一篇带一本,进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阅读主动性,让阅读不仅只存在课堂之上。在精品课《守株待兔》第二课时的随堂练习中,也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任务,这样达到了课内外融合的目标。
其次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为例,解析如何从课前导学、课中助学和课后展学三个方面来实现“三环”式基础教育精品课创新应用:
一、课前导学:未教先研 扶学辅教
我们在开发“学习任务单”时要紧紧地把握住小学各学段语文教学目标任务和特点要求,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意识地将识字、写字、朗读等教学目标任务有机地融入“任务单”中,学生在课前利用学习任务单和精品课,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预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自主、有重点地学习课文内容,以此推进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增强课堂学习的目标性和有效性。
二、课中助学:激趣燃智 范学促教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多角度分析、使用课程资源,善于筛选、组合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情境,优化教与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益。在此过程中,我们有目的性的筛选、有效地利用精品课组织教学,给孩子们展示的空间,并进行适时的点拨。以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为例,这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让学生体会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从单元第一篇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开始,让学生尝试将天地间的各种景象以解说员的方式描述出来。延续上节课的真实情境,这节课教师可以创设海底世界解说员的情境,开启“奇妙海底的旅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体感知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后,就可以引出单元大任务“我是小小解说员”,并出示应用于整个单元活动的讲解提示:能围绕一个意思介绍,清楚明白;能用恰当的形式讲解,生动有趣;能借助课外资料讲解,更加丰富。为讲解、评价搭建支架,从而优化教与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益。比如:在海底世界不同的方面中,教师可以重点关注海底动物各具特色的活动方法,启发学生运用对比、拟人等手法突出事物特点,感受如何将一个具体方面写清楚,层层递进。
三、课后展学:提质增效 固学延教
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利用生字课及课后服务时间引导学生开展展学活动,以实现学练结合的目标,辅助增强教学的成效。比如,在生字课时,老师就可以播放精品课中关于生字的范写,对学生进行生字复盘,帮助学困生记忆难写字易错字,同时规范地写好生字。“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育部明确规定一、二年级不能布置书面作业,那么如何对学生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和差异化的指导呢,我们就需要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此时,精品课中呈现的优质和典型的作业练习就派上了用场,我们精心设计集认读、背诵、理解及课外拓展为一体的精品课配套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解答,并能够不断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成长。
“三融三环”式基础教育精品课开发与创新应用范式的推广价值
“三融三环”式开发与创新应用范式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团队开发基础教育精品课开发质量和应用效果两个方面制作调查问卷。开发质量调查对象为邵东城区一小、城区二小、城区四小、城区五小、城区六小、云山小学、昭阳小学的三年级共20名语文教师,应用效果调查对象对以上学校随机抽取一个三年级班级共300名学生。
在此项调查中,共发放调查问卷307份,现场发行并现场回收。发放教师版调查问卷20份,回收调查问卷20份。发放学生版调查问卷287份,回收调查问卷287份。其中教师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为100%,学生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为95.47%。
调查表以积分的方式统计,1-5分值代表不同程度,其中1分表示非常不符合,2分表示不符合,3分表示基础符合,4分表示符合,5分表示非常符合。
1.师生对基础教育精品课的认知水平
作为在学校语文课堂中,以及对微课的研究、应用等各种工作中的主要制造者与引导者,语文教师属于教学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对基础教育精品课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但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分析来看,约有36%的学生对基础教育精品课的认知尚浅,并不认识或了解微课。只有约40%的学生自认为对基础教育精品课有着一定的认识,且约有64%的学生愿意借助基础教育精品课进行语文学习,可见基础教育精品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前景是光明的。
2.教师基础教育精品课的开发与建设能力
制作出一节高效、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精品课,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教育精品课开发水平。这些水平能力涵盖了教育的课程理念角度(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与更新的意识)、语文学科的知识与信息的融合角度(优秀的学科专业基础及精品课内容资源的挖掘)、技术角度(教学内容设计、精品课资源建设的信息技术能力)三个主要方面。在此次问卷中,根据教师在上述主要方面的能力展开了调查,有45%的教师认为自己具备了一定的改革与更新意识,有50%的教师认为自己具备了良好的学科素养和基础教育精品课资源挖掘能力,有50%的教师认为自己具备了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
3.基础教育精品课的应用效果
从基础教育精品课资源的质量上来说,有45%的学生觉得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基础教育精品课的资源品质都是很一般的,仅有21%的学生认为目前使用的基础教育精品课质量过硬,可见基础教育精品课的质量也并不能完全使学生满意,难以达到使其自主学习的目的。有约34%的学生认为,目前基础教育精品课的教学效果能够调动学习兴趣,但也有约30%的学生认为,就这方面而言,基础教育精品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有约36%的学生认为基础教育精品课的应用能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约51%的学生认为在基础教育精品课的帮助下,自己个人眼界有所提升,有约2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约29%的学生认为基础教育精品课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但约36%的学生认为效果需要进一步增强。
“三融三环”式基础教育精品课开发与创新应用范式能够丰富基础教育精品课的内涵,提升教师开发精品课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能融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兴趣和效率,创新基础教育精品课应用的方式和途径,为师生自主选学提供资源,推动区域性发展,促使教学资源均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的通知
[2]王均霞.基于知识理解的网络课程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7.
[3]吴红.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探究[J].名师在线,2021(02):67-68.
[4]姜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2020(07):85.
[5]左雅丽.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应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4.
[6]怀进鹏. 教育部长怀进鹏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
本文是湖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精品课的开发和创新应用研究》(HNETR2201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