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毛主席亲笔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曾经,无数的“雷锋”感动着我们。时至今日,依然有无数的“雷锋”活跃在我们身边。“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已成为了善良、正义、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的代称。在3月学雷锋活动月即将到来之际,一起来听听,不同年代的教育工作者讲述他们身边的雷锋故事。
讲述人:70后张婷
关键词:一辈子宣讲雷锋精神
荒坛有柏,展翠吐芳
长沙市望城区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张婷
“谭荒芳”这个名字望城人很少有不知道的,我读小学时学校组织参观雷锋纪念馆,她那时候就是讲解员,后来我在黄金中学工作,她曾经到过学校参加主题班会,还题了“雷锋精神永放光芒”8个大字,校长专门装裱了挂在办公室墙上。
前两年,我有幸邀请到了谭老师为社区学院录制了《南来的燕子——雷锋在团山湖的故事》。
记得去团山湖拍实景的那天,路上她给我讲雷锋的故事:雷锋文采飞扬,他的那些诗歌都是自己写的,《南来的燕子啊》就是写实之作,雷锋纪念馆现在还有一些手稿,网上说的雷锋的诗歌很多是代笔,纯属无稽之谈。他是那个年代望城公务员的典型代表,充满了青春朝气,工作起来有使不完的劲,所以望城区的雷锋塑像大多都是这样的形象:他穿着白衬衫和西裤,斜挎着一个包,昂首挺胸向前迈进……谭老师这样与时俱进地讲述雷锋的故事,完全颠覆了一直以来雷锋在我心目中样板化程式化的形象,一个鲜活的雷锋浮现了出来。
这次拍摄,我重新了解了血肉丰满的雷锋,也对谭老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她不再是传说中遥不可及的榜样人物,而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
《南来的燕子——雷锋在团山湖的故事》荣获了市一等奖、省二等奖。我去送荣誉证书时,谭老师说:“很开心退休了还能发挥作用。”
在湖南雷锋纪念馆“谭荒芳工作室”内,东边墙上是谭老师的简介,西边是荣誉墙,摆满了荣誉证书,还有3本很厚的画册,分别是“宣讲足迹”“多彩人生”“个人荣誉”,这3本画册浓缩了谭老师从出生到现在的辉煌旅程。谭老师一辈子在宣讲雷锋精神,点燃心灯,照亮生命,她失去双手,一样舞出了动人的旋律。
走出工作室,外面雨停了。雷锋塑像依旧巍然挺立,旁边荒坛有柏,依旧展翠吐芳。
讲述人:90后郭思瑶
关键词:呵护幼苗小小的自尊
跨时空的双色鞋
华容县第一中学教师 郭思瑶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开学却是我最害怕的日子。因为以往每次开学,班主任都要重新收集班级情况:“家庭特殊的,站起来。”我都要跟着零星几个同学,红着脸站起来。我并不起眼的自尊,在老师的一笔一划中,被切割得稀碎。
记得五年级分班的第一天。我把头埋进课桌里,盯着我的双色鞋出神。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祖父母的退休金,只能勉强供我吃住和上学。平日里,我只有一双白鞋,一双粉鞋。可开学前几天,两双鞋都破了。好在剩下的刚好凑一双。
我把两只脚往角落里缩了缩,因不够体面而感到难堪。
我听到老师温柔地说道:“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同学,可以找老师说明。什么时候都可以。”
放学后,老师安静地听我讲完家庭情况,包括双色鞋的由来后,盯着我的鞋,若有所思。
第二天,老师进教室上课时,竟穿了一只白鞋,一只黑鞋。“这是新的款式。大家觉得好不好看?”“好看!”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我蜷缩在角落的腿,慢慢地,慢慢地伸直。
一束阳光穿堂而过,投射在老师的身上。那双一白一黑的鞋子,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美感。
那悬挂在墙上的金色的名言在阳光下闪耀着:“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方黑暗?”
我听见心中,一部分破碎的东西,在慢慢愈合。
十四年后,我成为了一名教师。
新学期,万物复苏。教室第一排,一个男孩穿着一只红色,一只绿色的鞋子,很是醒目。
我把男孩叫了出来,小心翼翼地问道双色鞋的由来。男孩坦荡地回答:“老师,它是球鞋,就是这个款式呀!”我笑着点点头,松下一口气,让男孩回到了教室。
阳光铺在我的头顶,洒下一片温暖,像当年老师向我伸出的手。她以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呵护着幼苗小小的自尊。
讲述人:80后周兢
关键词:一堆升米和一大碗米
外婆的米缸
长沙县泉星第二小学教师 周兢
在我小的时候,雷锋精神在歌曲《一分钱》里,在书本《雷锋日记》里,在故事“扶老奶奶过马路”里,更在外婆的大米缸里。
我出生在1980年,那一年,正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的田大多在乌江边,那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每年种两季稻谷,交完征粮后,自己家的吃粮还绰绰有余。
在那些年岁里,总有粮食短缺的人家。我家常有拿着米升来借米的孩子,外婆总是打一堆升米给他。等到还米的时候,有些孩子带来了一平升米,有的还会凹进去一些。
在那些年岁里,还有一种人——叫花子。乡下人家都很纯朴,叫花子上门,家家都会打上一茶杯米给他。外婆总是会用外公吃饭用的那种蓝花大碗打上一碗倒进他的布袋里。乡邻亲戚们都夸外婆心好、舍得。
1989年家乡遭遇大水,收成锐减。我也常常被外婆派出去借米,每次去,外婆都叮嘱我说这个月十五一定还、下个月初一靠得住还等等,每次还,也必定是还一堆升。
那一年,叫花子越来越多了。乡邻们打米的茶杯换成了酒杯,可外婆的蓝花碗还是没有变。一天早上,叫花子就来了。我赶紧拿了外公的小酒杯在快要见底的米缸里打了一杯米,准备倒进他的布袋里。外婆叹了口气,转身走进屋里,把米缸侧起来,捞出缸底所有的米倒进他的布袋里。我问外婆:我们家也遭了灾,为什么还要把米都给他?外婆又叹了口气,说:我们还没有到出门讨米的地步啊!
讲述人:00后唐超杰
关键词:帮助别人,不求任何回报
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永州市零陵区水口山宝安小学 唐超杰
作为00后,我是教师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代。我是听着雷锋叔叔的故事长大的,中小学时也活跃在学校组织的校外环境治理、募捐、保卫“母亲河”等各类学雷锋活动中,那时觉得尽己所能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便是雷锋精神。
大学担任班干部的第一天,辅导员就送给我8个字“服务同学,锻炼自己”。我也时刻践行着这句话。2019年底,学校建好了一栋新宿舍,部分同学要从旧宿舍搬到新宿舍。旧宿舍和新宿舍相距较远,有的同学拎着两大袋东西,走10米就得休息,走走停停十数次还未到新宿舍。我立即号召班上同学志愿服务,帮他们搬行李。期间,也有很多同学认可并加入我们志愿队伍。我深刻感悟到:这是雷锋精神的实践,既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帮助别人,不求任何回报,只因为你刚好需要帮忙,而我乐意效劳。
2021年,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每当周末、寒暑假,只要有时间,我都会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并在课堂上传授一些关于志愿服务的知识,向孩子们分享我参加志愿活动的故事、经历,带孩子们在敬老院慰问老人的活动中学会感恩……
雷锋精神是一种跨时代的精神,“向雷锋同志学习”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我要用扎实的学识素养和高尚的师德,影响并感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