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关注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野诗班,她陪孩子写下1400首诗歌

  本报记者 董以良

  11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颁奖晚会现场,一群来自湖南怀化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的“小诗人”们应邀登台演出,用一首首纯真的诗歌打动了观众。

  “油菜花是作曲家新作的曲子”“飘进我耳朵里的,是桃花的甜言蜜语”“我一口吞下了鸟叫”……在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语文老师李柏霖的带领下,这群平均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用稚嫩的笔触,写出了一首首扣动心弦的诗歌。

  过去近5年时间,她陪孩子们拿起纸笔对话万物,发现美好,写下1400多首童诗。一首首小诗如一束束微光,照进大山深处,叩开孩子心门,温暖他们的童年。

  A 棉花吐出了丰收,也开启了一扇想象之门

  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位于粟裕大将故居坪村镇,是一所典型的偏远乡村学校,有近一半学生是留守儿童。

  李柏霖是土生土长的会同人,学生时代老师对她的鼓励,激励她一步一步走出大山,也让她萌发了从事教育行业的想法。2017年9月,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李柏霖带着对教育的热情与憧憬回到家乡,来到粟裕希望小学任教。

  教孩子们写诗,是一次偶然的发现,也是李柏霖突破自我的尝试。

  从教的第一个学期,李柏霖对自己和学生都很严格。每天午休,她都用来为学生补课辅导,拼音、听写一个一个过关,力求学生吃透课本上的知识。然而,一学期结束后,学生的成绩并没有明显变化。“尤其是写作文,很多学生都是记录流水账,语句平淡,索然无味。”

  学生在学业上的表现,一度让一心想教好班级的李柏霖十分挫败和沮丧。她开始反思,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才能给孩子一个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棉花吐出了丰收”是一次考试中,一个孩子在试卷上写的一个句子。这句话让李柏霖眼前一亮,“写得太好了,一个‘吐’字,写出了画面感,把秋天写得好有趣。”她在这个句子旁单独批阅了一个100分。

  “孩子们拥有独特的创造力、想象力,他们就是天生的诗人。”李柏霖想到,为何不把引导孩子创作诗歌作为语文教学的支点?

  就这样,在“是光诗歌”和“为中国而教”两个公益组织的帮助下,李柏霖将诗歌带进了课堂,为学生打开想象之门,也开启了一段诗意的旅程。

  B 与小草说悄悄话,把秘密分享给微风

  “写诗?山里孩子会啥呀?摘月亮都比写诗来得容易。”“教这些有什么用?考试又不会考……”得知李柏霖要教孩子们写诗,有老师并不看好她的尝试。

  学生也提出疑问:“老师,什么是诗?”李柏霖用女诗人依尼诺·法吉恩对诗的定义回答:“玫瑰不是诗,玫瑰的香气才是诗。”

  让孩子们学会写诗,要让孩子们看见生活的诗意,要让他们看见、听见、闻到、摸到这个世界。她将语文课堂搬到学校操场,鼓励学生走进自然,闻一闻花香,与小草说悄悄话,倾听风声的低语……渐渐地,在孩子们的世界,花不是花,是长大的春天;彩虹不一定是彩虹,是天空的一幅画。每一件事物都成了独特的童话王国。

  “老师,我还是没有话写。”二年级的孩子阅读量少,没有写作基础,李柏霖便带他们读儿童诗,从最简单的仿写开始。短小有趣的儿童诗,很快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有时,她还会进行九宫格和填空设计,让孩子们填入词语、选词造句,帮助孩子们构思和梳理。

  最“刺激”的是头脑风暴。“每个人说出‘香蕉’的一个特点,依次答问,后面的同学不能重复。”李柏霖举例说道。每到这时,孩子们的思维总会异常活跃,生怕自己的创意被别人抢先说了。

  “李老师,下次上诗歌课是什么时候呀?”童话想象、游戏活动、户外写作,每周一次的诗歌课,成为学生最期待的课程。

  一次一次有趣的尝试,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然后付诸笔端。潜移默化地,他们从一开始的不会写,写一两句,到后来的慢慢能写出一整首。孩子们使用的词汇越来越大胆,想象力越来越丰富,写出的童诗越来越美,开出一朵朵天真烂漫的语言之花。

  “童真的表达,都很珍贵。”在李柏霖看来,童诗无关平仄、修辞、对仗,随手撕下一张作业纸,随手写下一句话,就是孩子们最原始的诗意。她把学生的诗收藏在一个“宝贝纸箱”里,这些都是孩子们在生活中触发灵感,即时写下的句子,很多皱巴巴的作业纸,她也细心保存。

  为了激励学生写诗,每学期期末,李柏霖会组织一次小诗人表彰和读诗会,给获得表彰的学生颁发手写奖状。她把孩子们的诗歌编辑印刷了3本《我们的诗》诗集,作为奖品送给写出优秀诗歌作品的学生。诗集包装虽不精美,但孩子们却爱不释手。

  C 诗歌叩开心扉,让孩子眼里有光、心中有梦

  “小蝌蚪找妈妈,询问了很多动物,终于在荷叶上,找到了妈妈。但是,我想找妈妈,却没有一个人告诉我。”

  学生小彦从记事起就没见过妈妈,是一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孩子。有一天,她写了这首《妈妈》的诗交给李柏霖,第一次向老师倾吐出了心事。李柏霖读后,找到小彦一起晒太阳,聊聊生活里的事,并在生活中给予她适时的关爱。

  “李老师第一次在台上念我写的诗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第一次被人看见。”转学生小唐这样说道。刚转入该校时,小唐喜欢独来独往,是一名经常不按时交作业的顽皮孩子。一次诗歌课,他主动交来一首诗《甩不掉的影子》:“我走到哪影子就跟到哪,我想把影子甩开,于是,我飞快地跑开,用力地踢它重重地踩它……可它还是黏着我,我知道了影子是甩不掉的,我想要影子这样的朋友。”

  李柏霖看到了孩子气的文字,也看见了小唐内心对友情的渴望。她将这首生动有趣的诗歌誊抄在黑板上,并邀请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这让小唐备受鼓舞,这位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开始主动交作业,对待学习越来越积极,和同学们也逐渐打成一片。

  对于学生小杨来说,诗歌是他与父亲交流的渠道。他的父亲是一名建筑人,早出晚归,父子俩平时很少说话。小杨写下了一首诗《偷烦恼的人》:“我说我想要当一个小偷,爸爸生气了。但,他不知道,我只想偷走他的烦恼。”小杨父亲看到后倍感欣慰:“我崽平时是个‘闷葫芦’,没想到他蛮懂感恩。”

  “孩子的这些情绪,以前我都不知道。长期以来,我忽视了孩子。我应当多关心他的成长。”“娃的诗写得好,我以后有时间也要多陪陪她……”不少在外地打工的家长,被一首首诗歌触动,惊喜、自豪、歉疚、思考、转变,慢慢地学着关心孩子的情感生活。

  “诗歌,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诗歌,或许是找到答案的一把钥匙。通过写诗,很多孩子变得眼里有光、心中有梦。”李柏霖说,写诗于孩子而言,就像是拧开心扉的阀门,让他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倾诉,让他们与世界相连。通过诗歌,李柏霖看到了乡村孩子不为人知的孤独,也感受了他们天马行空的浪漫。

  2021年9月,粟裕希望小学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课程,李柏霖创办了诗社,几名年轻教师也加入了她的诗歌队伍,越来越多的“小诗人”拿起手中的笔,抒写诗意的童年。

  诗歌是光,照进大山深处,温暖乡村孩子的童年,李柏霖就像孩子们童真心灵的摆渡人。对于教孩子们写诗,她也有了新的理解:“我的目的并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诗人,而是希望孩子们能把身边万物看做诗,希望他们不论以后在哪里、做什么,身边的一切也是诗。”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28 传 真: (0731)84313258 订报热线: (0731)84313258
邮 编: 410005 邮 箱: kjxb001@126.com  全年订价:168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