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湖南教育 非凡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涟源:让乡村教育“神经末梢”强劲起来

    龙潭学校花式篮球课

  本报记者 彭静 通讯员 文迪光 谭斗星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涟源市伏口镇福和希望小学,映入眼帘的是明亮的教学楼、硬化平整的操场以及配备齐全的设施设备。砖红色的教学楼成为了乡村的一抹亮色。这是涟源市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的一个缩影。

  作为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乡村小规模学校格外牵动人心。近年来,娄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施策,积极、高效落实“全面改造薄弱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等一系列优化提质举措,让乡村教育“神经末梢”强劲起来。

  科学规划,精准施策     

  伏口镇万寿联校地处涟源市、新化县、安化县三县交界处,是涟源北部最偏远的一所村小,生源覆盖7个村。去年,该校农村砖瓦建筑的旱厕变成了水冲式厕所,学生告别了“一到夏天臭气熏天”的环境。今年秋季学期,上世纪70年代的老旧楼房,变成了3层新楼房,12套教师周转房,教师们拎包入住……

  “以前我们的村小,办学条件简陋,严重影响了涟源教育的发展。”涟源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阳克之介绍,近年来,该市通过科学规划,“一校一策”,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全面达标。

  涟源市教育局驻伏口镇大伯村的第一支部书记陈新亮说,地处该村的福和希望小学一年一变样,四年大变样,实现华丽转身。2019年暑假,改造教学楼,新增功能室和水冲式厕所。2020年,新建教师周转房18套。2021年,修建围墙及校门。2022年,完成操坪硬化。

  再观伏口镇泽塘小学。该校是一个村级教学点,目前仅有3名学生就读。附近有一个库区移民安置点,村民强烈要求就近入学。涟源市教育局会同伏口镇党委、政府进行充分论证、调研评估后,决定拆建。目前,两层现代化教学楼已完成主体建设。

  根据《涟源市2021—2025年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方案》,涟源市将完成178所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2021年,涟源市共投入7193万元,已完成34所小规模学校改造建设,教学及辅助用房、办公、生活用房及运动场地改扩建等全面推进。     

  优化师资,补齐短板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师资短缺且结构不合理这个短板如何补上?

  涟源市重新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坚持“有编必补”“应补尽补”的原则,通过定向培养、招聘特岗教师、公开招聘教师等途径补充中小学教师,优先安排到乡村学校任教。近两年,已有746名教师充实到乡村三尺讲台上

  有了教师,怎样“稳得住”“留得下”?涟源市教育系统自上而下发力。

  首先,待遇上提高。伏口镇福和希望小学永州籍教师陈怡岚2020年考入该校,虽然地处偏远,但学校为她配备了30多平方米、家电齐全的教师周转房,每月工资、乡镇工作补贴、人才津贴等收入近4000元。“比起同龄人,我觉得现在的待遇还是不错的。”陈怡岚说。

  其次,为成长搭台。伏口镇中心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分学科引领全镇新进教师成长。19岁的王斌系今年分配到万寿联校的公费定向培养师范毕业生,在伏口镇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历练后,他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他主持的“共读一本书”阅读活动,特别受学生欢迎。2019年考入伏口镇福和希望小学的特岗教师罗静,同样在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引领下迅速成长,成为该镇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她任教的班级,数学学科综合评价一直为全镇优秀等次。她也因出色表现,被评为“涟源市优秀特岗教师”。今年秋季学期,罗静担任学校教务主任。她直言,将扎根乡村教育,守望教育初心,为学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优质共享,提质增效

  杨市镇龙潭学校地处泉河村,是涟源市南部一所典型的村小,留守儿童占比90%以上。这两年,该校课后服务开设了书法、舞蹈、篮球、阅读、益智数学等课程。虽然学生不足50人,但孩子们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参加文艺活动的学生不断增多。该校还十分注重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培养,每个孩子都有阅读手册。今年,杨市镇龙潭学校被认定为“娄底市阅读特色学校”。

  “孩子天天在笑。”家长们说。今年秋季学期招生,7名适龄儿童家长坚定地选择就读龙潭学校。

  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提质增效,除了紧贴校情办出特色之外,涟源市还通过网络联校,利用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上联名校、下联村小”模式在全市铺开。杨市镇龙伏学校52岁的校长彭新德笑言:“像我这样的老教师也学会了用多媒体设备,孩子们上课兴致更浓了,信息容量更大了。”同时,该校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等学科共享杨市镇中心小学直播同步课堂,乡村娃不出校门也能享受到优质课堂。

  学校的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教学质量高,离家又近,村小学棒棒哒!”近年来,村小学生回流在涟源市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城乡义务教育正迈向优质均衡发展。

  “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我们将继续扎实补齐振兴乡村教育短板,大力夯实乡村教育发展基础,以高质量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阳克之坚定地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28 传 真: (0731)84313258 订报热线: (0731)84313258
邮 编: 410005 邮 箱: kjxb001@126.com  全年订价:168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