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课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头”砸碎“牛角尖”

      山东省潍坊第七中学 刘安庆

  历史老师对一道单选测试题的“参考答案”产生了分歧。我恰好路过,便去凑热闹;看完测试题,我选 “A”作为答案。老师们很惊讶。我说:“从语文角度来看,就是选A。”

  类似的“惊讶”,从前还有两次。

  第一次,有位地理老师把一张试卷拿到我面前,用笔迅速标出三个单选题,说:“你看看这三道题的答案是谁。”当我说出三个答案时,地理老师不无疑惑地说:“唉?你怎么选的跟参考答案一致!”

  第二次,听一位政治老师的示范课。临近下课,老师用PPT展示六个单选题,让有时间和精力的学生做。我做完,跟另一位听课的政治老师对答案,只有一道题的答案不一致。由于讲示范课的老师没有当堂公布答案,课后,我专门去找这位老师索要。这位老师说“就是你选的这个”,并且反问我“怎么啦?有什么问题”。我把来龙去脉一说,这位老师说:“呀,你真厉害!”

  三个鲜活的故事驱使我深思:试题的“正确答案”并不难选择,可为什么我这个“外行”能迅速锁定,而“内行”的同仁们却难以取舍?

  一是,不钻牛角尖。我们往往觉得钻牛角尖是学生的“专利”;其实,老师一旦钻起“牛角尖”来,比自己的学生更胜一筹。老师作为本学科的“专家”,专业能力毋庸置疑,追求起“深透”来,也是“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但钻深钻透不等于钻牛角尖,不能“过”,过犹不及。教育教学,需要向纵深推进;但千万不能陷进去,拔不出来。连学生都扔掉的“牛角尖”,我们当老师的自然不能再拿来钻。

  二是,活用“他山之石”。当用本学科的思想、方法和技巧不能解决具体问题时,就需要迅速调整思路。就说前面的历史题,用语文视觉分析:通过分析句式特点,明确强调的重点;通过提取关键词,确定好陈述对象,进而概括出要点;读完选项,黄沙吹尽,赫然见金。在这方面,学生比我们老师更有优势,因为学生是“杂家”。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用其它学科思想、方法和技巧解决本学科思想、方法和技巧不能解决的具体问题,铸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识。退一步说,作为“专家”老师的我们,即使因种种条件限制不能扬鞭催马送作为“杂家”的学生“一程”, 也至少应该把学生“扶上马”,让学生成为所向披靡的“纵横家”。

  不钻牛角尖跟活用“他山之石”结合起来,就成就了一个教育教学“秘诀”:“石头”砸碎“牛角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28 传 真: (0731)84313258 订报热线: (0731)84313258
邮 编: 410005 邮 箱: kjxb001@126.com  全年订价:168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