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北京的“夜景模式”什么样

  □ 呼延云

  旧京城有顺口溜:“黑灯瞎火北京城,终年难见放光明。店铺家家上门板,住户烛光弱如萤。常见大官家灯亮……”

  这是旧京城“夜景”的真实写照。京城百姓在明清几百年的时间里,照明靠的是蜡烛和油灯,电力照明直到19世纪末才在宫廷、御园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出现。据统计,直到1909年,仅有600多户官员的住宅用上了电灯。

  北京的路灯分成两种,一种是用了很多年的烧煤油的纱罩灯;另一种是电灯,主要安装在有限的几条干道上,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电灯竟还不如纱罩灯受市民欢迎。

  1922年,石景山电厂建成发电,对京城电力照明的状况有所改善。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大员主持的冀北电力公司,起先还能正常供电,后来从三天两停电、一日三停电逐渐到日夜都停电。

  电力资源的匮乏,必然导致市民夜生活的匮乏,在描写旧京的文字里,常见的夜景也多是胡同口的丧家之犬,路灯下的几处人影,但在少数几条商业街上,依然可以见到灯火通明的胜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后门大街与前门大街。

  后门即地安门,清代这里是正黄旗和镶黄旗的驻地,一些年老出宫的太监就居住在钟楼后边的娘娘庙里,这些人有钱,讲吃讲穿讲派头,所以想赚他们钱的生意人都争先恐后地在这条街上开商铺。朱光潜先生在1936年写的散文《后门大街》上有这样的回忆文字:“一到了上灯时候,尤其在夏天,后门大街就在它的古老躯干之上尽量地炫耀近代文明。理发馆和航空奖券经理所的门前悬着一排又一排的百支烛光的电灯,照相馆的玻璃窗里所陈设的时装少女和京戏名角的照片也越发显得光彩夺目。家家洋货铺门上都张着无线电的大口喇叭,放送京戏鼓书相声和说不尽的许多其他热闹玩艺儿。这时候后门大街就变成人山人海,左也是人,右也是人,各种各样的人。”

  相比之下,前门大街要更加热闹。白天大街两侧的行人便道,晚上都支起了长龙似的货摊,既繁荣了市民的夜生活,又解决了一部分贫苦人的就业,很受大众的欢迎。只不过这种夜市所售卖之物,质量实在堪忧:比如一件捯饬得挺漂亮的大衣,买回去细细一瞅,下摆或者腋窝那不显眼的地方,有个大窟窿,是用一块相近颜色的布补的,补还不是用针线而是用糨糊贴的;更可气的是皮鞋,锃光油亮的一双,到家一穿,不是前面开了嘴儿就是鞋帮裂了口儿,纯粹的坑人蒙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28 传 真: (0731)84313258 订报热线: (0731)84313258
邮 编: 410005 邮 箱: kjxb001@126.com  全年订价:168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