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仝红霞
现在的孩子吃穿不愁,不懂节俭,暑假到了,我决定和妹妹一起带俩孩子去一趟四川大凉山,让他们见识一下那里的孩子们生活的艰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经历6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成都。当地的美景美食,让两个孩子一饱眼福和口福。每到一个景点,导游们都离不开的一个共同话题是“5·12”汶川大地震。张贴在都江堰文化馆里的地震灾情图片,震撼了女儿的心。“妈妈,我们都是幸福的,应该珍惜幸福生活。”
在彝族文化博物馆,彝族大凉山姑娘海来跟我们讲了大凉山的贫穷,博物馆墙上张贴着大凉山孩子们上学需要攀爬悬崖木梯的照片,以及山里孩子们上学的环境,当时我们都感动得流泪了。我瞟了一眼女儿,平时很淡定的她,眨巴眨巴眼睛,好像有所触动。
中午吃饭时间到了,旅行社安排的午餐实在是难以下咽,一桌子有好几个人都弃之而去,我们一行四人却稳坐桌前。尽管难吃,但两个孩子还是吃完了碗里的饭。孩子们的表现引来了其他游客的赞叹:“这两个孩子真不错,你看我儿子,这不吃那不吃,一转脸就走了。”我笑了笑,转身对女儿说:“感觉怎么样?”“哎,比起大凉山的孩子们,我们很幸福了。妈妈不是说要懂得节约吗?”我笑着对女儿说:“看来我们不虚此行哦!”
旅行结束,对孩子们来说,假期的避暑胜地就是老家。母亲节俭在我们家是出了名的,她用了3年的洗脸毛巾,中间已经被撕开了口子,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偷偷换了一条新毛巾。母亲发现后追问我:“毛巾越旧用着越舒服,你把换下的毛巾扔哪儿了?赶快找回来,还能用来擦自行车。”女儿对我扮了个鬼脸说:“妈妈,外婆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以前总觉得她的这种做法是小气,今天我明白了,她这是节俭,是美德!”听了女儿的话,我哈哈大笑。
一天,我正打算把没用的空鞋盒扔掉。女儿看到后,拦住我说:“妈妈,你是要犯错吗?扔掉鞋盒也是浪费。”“这个没用了啊,怎么能叫浪费?”女儿立刻说:“鞋盒用处大了,我可以废物利用,将它改造成一个垃圾桶。”
我半信半疑地将鞋盒交给女儿。接下来,她准备了剪刀、胶带等,竟真的做了一个圆柱体状的垃圾桶。
我以为已经完工了,正要拍手叫好,女儿却拿起彩笔,在圆柱体四周画了一幅图案。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垃圾桶,马上变得高大上。我确实没想到,女儿还有这样的本领。“妈妈,你看看,家里是不是不需要买垃圾桶了,既废物利用又节俭,双赢啊!””一旁的小外甥女高兴地拍手叫好:“姐姐真棒,这个垃圾桶是我的,谁也不能碰。”她外公外婆看到后,露出满脸的喜悦。
我的思维仅仅局限于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节俭的习惯,结果,女儿灵活多变,演绎出新的思维模式,从废物利用的角度,很好地阐释了节俭的意义。
教育重在引导,一次旅行也是对孩子的一次成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