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岳麓区望月湖第一小学 张新文
摘要:在小学阶段,概念是进行判断、推理和想象等思维活动的基础。帮助学生清晰、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判断、推理和想象等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直观能力地培养和提高。然而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地读概念、解释概念, 而是基于准确把握概念本质和充分研究学生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做”中“学”概念,在入心入脑的反复探索实践中感悟、 理解、 内化和应用数学概念。这一种深度体验,主体是学生,形式是数学活动,方式是发生式学习;这一种深度体验,包括学生的经历、学生的体验、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分享,是学生建构数学概念过程、方法和结果的统一。
关键词:概念教学;数学活动;深度体验;发生式学习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59-60页的例1及相关内容。
执教者: 张新文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认识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借助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观察思维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具:课件、三角尺、三角形、四边形框架。
学具:信封、正方形彩纸、铁丝、3根小棒、学习单、三角尺、铅笔。
教学过程:
活动一:找三角形。
活动二:做一个三角形,体会图形的特点。
活动三:画三角形,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活动四:三角形的稳定性。
活动五:银盆岭大桥、三叉矶大桥、猴子石大桥,为什么都做成三角形的结构呢?
二、教学思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而想象力在小学几何概念内容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一抽象的几何概念如何让孩子自主构建?只有让几何概念在数学活动中深度体验。
在第一次试教《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最开始我选择用情景人物来客串,可试教后,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没有深层地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于是,我将较为牵强的情景人物,改成了认识三角形服务的一系列形象可操作的数学活动。活动一:找身边三角形的活动,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不断感知三角形的广泛运用,并深入思考三角形的特性,为认识三角形稳定性做好准备。活动二:通过做三角形的活动,在折、围、摆的体验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让学生通过边触摸边说和边想边说等活动,用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的模型。活动三:通过画三角形的活动,使学生感知三角形的组成,进一步完善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动手拼三角形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验三角形的特性,通过比较感受四边形易变性。活动五:通过身边实际的生活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节课通过五个有意义的数学体验活动,实现了会认、会做、会设计,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做”中“学”,也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能力。
教育家奥苏贝尔所倡导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就是强调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和感悟,从而自主建构知识。因此,小学几何概念教学一定要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在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和强化,最终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建构。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许良英,范岱年编译.上海:商务印刷馆,1976.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