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桑植:探索教育扶贫新路
王莉淑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本报记者 谢扬烁 通讯员 向国军 沈英华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0月23日,当记者走进桑植县两河口乡中心小学时,该校教师王莉淑正手舞足蹈地引导学生们读课文。

    同行的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王莉淑是今年9月到学校任教的实习教师,而在4年前,因家庭贫困,王莉淑差点辍学外出务工。在桑植县教育扶贫的政策下,王莉淑得以继续学业,改变命运。

    培养一人,脱贫一户

    位于湘西北边陲的桑植县,是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但也因山高路远,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桑植县也成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和张家界脱贫攻坚主战场。

    今年19岁的王莉淑,出生在桑植县两河口乡的一个农村家庭。2015年,噩运降临到这个原本并不宽裕的家庭,父亲王兴阶病倒了,被医院诊断为肾病。医生告诉王兴阶:“如果你还想多活几年,就不要再从事体力劳动了。”

    从此,一家人的收入全靠母亲帮人打理果园,生活捉襟见肘。懂事的王莉淑放学后常常帮忙做些农活,但也无济于事。她渐渐明白,这个家要支撑下去,自己必须承担养家的义务。

    2016年7月,桑植县中考成绩公布,王莉淑考了696分的优异成绩。王莉淑深知教育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大机会,可读书费用让她倍感压力。她决定放弃读书的机会,外出务工。

    就在此时,转机来了。2016年8月,桑植县开始试点实施“县级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贫计划”(下称“计划”),从该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拔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为县乡镇以下农村小学定向培养专科层次小学教师。

    王莉淑成了首批扶贫计划的幸运儿。同时,在政策的扶持下,包括王莉淑在内的50名学生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被长沙师范学院录取。

    如今,即将毕业的王莉淑回到了两河口乡中心小学实习任教。在不久的将来,她将成为学校的正式教师,在故乡的土地上撒播教育的火种……

    桑植县县长赵云海说:“免费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目的是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子女上好学,就好业,实现全家脱贫,达到扶持一户,培养一人,脱贫一户。”

    为进一步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桑植县给予特困家庭学生每年5000元的生活补助,并在2017年将计划从50名增加到100名,县政府根据协议落实这些学生毕业后的任教岗位和编制。

    老师来了,孩子变了

    岩屋口小学的实习教师叶潘也是首批计划中的学生。叶潘告诉记者,自己乐于回到家乡农村学校教书,并有信心改变落后的农村教育面貌,“是党和政府给了我再次受教育的机会,而我能做的,就是帮助家乡那些和我有着一样境遇的农村孩子们改变自己的命运。”

    叶潘的话已经成为现实。在岩屋口小学,这些“90后”老师的到来,大大改变了学校的精神面貌。今年,刚到岩屋口小学时,叶潘便担任了学校的实习班主任,学生很调皮,但她自有应对之法。

    叶潘抓住一切活动、比赛的机会,陪学生一起努力追梦。此外,她还利用自身的美术功底进行环境创设。慢慢地,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成绩也变好了……

    岩屋口小学校长沙鹏告诉记者,为留下这些年轻教师,学校给予每一位实习教师每月不低于1500元的实习薪水。“这些实习教师家中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这样不仅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能让实习教师更有归属感。”

    桑植县教育局局长彭国锋说:“县级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贫计划的实施,既能帮助贫困家庭消除贫困,又能充实农村老师队伍,填补农村教育资源空缺,有效地解决农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痼疾,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推广的教育扶贫新路。”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28 传 真: (0731)84313258 订报热线: (0731)84313258
邮 编: 410005 邮 箱: kjxb001@126.com  全年订价:168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