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1990
那时国内图书缺口巨大,国家赶印了一大批文学名著,几乎每一本都是畅销书。《基督山伯爵》《红与黑》《简·爱》这些名著全都卖了上百万册。
1980年4月,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去世,引发了一波萨特热潮。走在街上,几乎每人腋下夹着一本萨特,每个人都能说上一句“他人即地狱”。
1972年9月,《鹿鼎记》在《明报》上刊完最后一节,金庸宣布封笔。十年后,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发行,小说也随之畅销。
古龙、琼瑶和金庸一起登场,绝版30年的《围城》也在这时重印。
1984年年底,莫言写出《红高粱》。两年后,《红高粱》电影上映,小说也成了最热的畅销书。《红高粱》之后,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出版,登上书架一样畅销。
1990—1995
如果你参加过学校运动会,应该不会对汪国真感到陌生,运动员在田径场上奔跑时,广播里总会如约传出接近破音的女声,煽情地念出那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就是汪国真的诗。1990 年被出版业称为“汪国真年”,他的诗集卖出了上百万册。
1992年,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套的《王朔文集》,开创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先河。王朔要求出版社对这套文集实行版税付酬制。每卖出一本书,作家就能拿到一份酬劳。
1992年,余华的小说《活着》在《收获》杂志首发,很快出版了单行本。到2019年,《活着》累计卖出了600多万册。
1995-2000
1995年,著名播音主持赵忠祥出了自传《岁月随想》。书一发行就卖出了百万册之多。1998年春晚,宋丹丹在小品中说,倪萍写本书叫《日子》,我也写一本,叫《月子》。《日子》的销量丝毫不逊《岁月随想》。电视与书店联合出击,两位主持人坐稳了中国男神女神的位置。
1998年,一本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风靡全国。这本小说的盗版卖了几百万册。可以说,现在有多少人微信定位是“安道尔”,当年就有多少人的QQ昵称是轻舞飞扬。
2000年,在上高一的韩寒退学,接着出版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随着《萌芽》《新概念》的火热,韩寒被推成天才,成了所有青少年的偶像。
2000—2005
2001年,一本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人类价值观的书横空出世《谁动了我的奶酪》。2001年引进国内,连续128周排在各大媒体畅销书榜单前几名。从这本书开始,励志书籍开始霸占书店最显眼的位置。
同一时期《穷爸爸富爸爸》《长线是金》《短线是银》发行,接着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细节决定成败》。不论实际效果如何,单从书名上看,这些书都提供了一种幻象——书在手,天下我有。励志与理财书籍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浮躁气息,与之匹配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从1999年到2005年连续下跌。
2005—2020
在阅读衰落的时候,一档代替大家读书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热播。相应的,易中天和于丹也成了畅销书作家。
2009年,除了发扬光大的青春文学外,养生书籍也开始畅销,最著名的是张悟本的那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前浪滚滚而去,后浪凶猛涌起。如今畅销书真正的明星是“斜杠青年”大冰,他的书曾在一个月内售出150万册。
所幸,经典的文学书籍仍然在书店角落长久地停留,维系着我们社会的共同想象。
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