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以良 通讯员 张丽
11月6日下午,在会同县城北学校活跃着一群不寻常的身影。穿着制服的交警、满头银发的老人……众多家长代表走进教室、站上讲台,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堂生动别样的“家长课堂”。
家长“变”老师讲新知,这一现象在城北学校早已不足为奇,但在这一活动开展之初,反响并不热烈。
“拼多多”学校的逆风生长
“城北学校建于2018年,一部分师生由城区学校化解大班额后分流而来,另一部分则来自农村学校,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拼多多’学校。”该校校长饶菊芳说,因为学校离城区远,很多家长不愿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为了促进家校的良好沟通,学校尝试了很多办法。
组建“和乐家长义工团”,聘请贫困家庭的家长来学校食堂就职,缤纷多彩的家长进课堂活动……两年多的有益尝试,老师和家长的关系近了,学校的办学模式得到认可。
如今在城北学校,每双周的星期五下午,一至六年级都会有家长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彩的新知识。这所曾经不被看好的“拼多多”学校在家校和谐共处中实现了完美逆袭。
多彩活动助力全面育人
“来,我教你雕。拇指食指仅仅捏住刀,刀口向外,刺入瓜皮。”在该校五年级1602班,几位家长正手把手教孩子们雕蜜饯。学生分组而坐,神情专注地盯着手里的冬瓜条,生怕不小心雕坏了。
“大家看粟云帆雕的荷花多漂亮!”下课后,语文老师梁海娟夸赞着平时上课坐不住的粟云帆,今天在奶奶面前他表现得格外好。“这节课了解蜜饯的历史由来,奶奶还亲手教我雕刻,我很兴奋也很自豪。”
“家长是学生最有亲和力的老师,家校合力教育学生享受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参与生活的窗户。”饶菊芳介绍,家长进课堂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学会一门手艺,主要是拓展视野、增长见识,锻炼思维和动手能力,“让他们了解生活不只是算术和写字。”
家校合力受益的不只是孩子
“我一直不敢来给孩子上课,但他很期盼。”三年级1801班宋俊恺的妈妈在这期活动中为大家带来了折纸课。“教案纸一写好我就上交给林老师审核、修改,还请她帮我完成了制作课件。”充分的准备,让这堂课赢得了孩子们的热烈掌声,宋妈妈也觉得收获满满。
“走进课堂的家长,可以是公务员,也可以是农民,只要家长愿意,都可以来给孩子上课。”饶菊芳说,家长进课堂收益的不仅仅是学生,在这里,家长们更新了教育观念,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