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课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20年09月3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表达“禁止攀爬”,自己先爬一爬

    □ 董芳蕾

    过去执教《安全标识》一课时,我总是让学生通过图像、视频进行观察,从标识的作用、种类、特点等方面与学生进行讨论。特别是到了“标识的内容”这一环节,通常学生会发现,标识设计运用的是“概括”的方法。

    我采用谈话交流方式,让学生说说校园的哪些地方需要安全标识,用于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最后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安全标识。

    学生作业中的安全标识“看上去”也是造型各异、种类丰富,但这样的常规教法遇到了新问题。

    到了教新的一届学生《安全标识》,第一个班级第一课时的学生作业展示环节时,我发现学生设计的标识作业中,人物概括图形基本被画成火柴人。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学生欠缺人物造型能力,火柴人使得标识缺少了“标识味”。

    我对学生作业进行分类,拿出典型实例,做好第二节课的“紧急补救”预备措施。第二节课,我首先表扬完成作业的学生,肯定他们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

    接着,我出示标识人物图案,对比学生作业中的火柴人,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鉴别。展示的学生作业不留姓名,让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到作业本身和问题本身上来。

    我当堂布置作业,将题目缩小为“为学校围栏设计安全标识”。为了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我请3名学生上台当模特,表演“攀爬栏杆”这个动作:第一名学生表演“横趴在栏杆上”,可以看成“爬了一半”;第二名学生表演“坐在栏杆上”,可以看成“爬完了”;第三名学生两手伸直,表演“抓栏杆”,可以看成“预备爬”。

    在3名学生定格自己的表演动作后,我引导其他学生分别从正面、背面、侧面等多个角度进行观察。

    和日常生活中自己出于本能地爬不一样,表演中的“爬”是头脑里“爬”的影像。学生脑海中的影像动作单一,表演出来的动作就单一,画出来的人物动作也会单一。

    对于3名学生“爬”的动作,我启发其他学生总结,“手肘向外”“手掌撑着”“一脚弯曲”……并联想出更多攀爬动作,以呈现动作的丰富性。

    最后,我引导学生对比利用留白线纹的分离图案和之前的“人景合一”图案,思考和发现两者的区别,学生很快明白这种方法显示了前后关系和身体部位,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第二次布置的作业中,运用留白线纹来设计标识的人数多了起来,火柴人基本绝迹,学生设计的标识还真像那么回事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28 传 真: (0731)84313258 订报热线: (0731)84313258
邮 编: 410005 邮 箱: kjxb001@126.com  全年订价:168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