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20年04月15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的文理分科之路

    □ 张小羁

    中国的文理分科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传统的私塾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和教育的需求了,新式学堂要怎么办,在当时也是个问题。 

    20世纪初,清朝政府派人出国考察,效仿法国和德国的教育模式,实行了“文实分科”,也是最早的文理分科。所谓“文科”包括历史、文学、外语、地理等,“实科”包括算学、物理、博物等。当然,当时的文科生也和现在一样要学实科的知识,实科亦然。 

    清政府针对分科在《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析》中是这样解释的:“至中学之宗旨,年齿已长,趣向已分,或令其博通古今以储治国安民之用,或令其精研艺术以收厚生利用之功,于是文科与实科分焉。”说白了就是学了这么多年,想报国就学点实用的,没兴趣就好好搞搞文化,培养下一代。 

    看似安排得妥帖,操作起来却有很大的差距,社会上对于“文实分科”的争议也一直很大,包括分科会使学生的普通学识欠缺,从而违背了中学宗旨,而且很容易造成学生“选择不慎,贻误终生”的局面。 

    教育家蔡元培就中学分科提出过反对意见,他认为当时教育条件、学生素质都是文科重于实科,对实科的发展不利,而文科的学生在科学方面的缺乏也让他们无法适应新时代。对于大学分科,蔡先生并不反对,他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就是这样做的。 

    在蔡元培等人的努力下,民国政府在1912年取消了中学文理分科,实行通识教育。1922年,中学教育从过去的四年变成了和现在一样的六年,学生需要在高中选择是普普通通读书,还是学点技术方便就业,有点类似现在的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普通高中的文理分科经历了几次反复,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高中最终还是取消了文理分科。 

    新中国成立后,人才的缺乏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在高等教育中引进苏联的“专业化”模式。 

    苏联在大清洗和二战期间损失了大批知识分子,而对展开科技竞赛的各国来说,各类专业人才都是战略资源。比如美国,在二战中就从欧洲引进了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了快速培养专门人才,苏联采取了文理分科教育,从中学时代开始,就把学生分为文理科,以便提高培养效率。

    中国对苏联模式的学习,最早是19世纪50年代对高校进行大合并,将同类专业院校合并为专业学院,设立了一大批工科院校,使教育体制适应计划经济,为工业化培养人才。 

    虽然此时高中并没有实行具体的文理分科,但大学的专业细化得很严重,实行文理分校,科类单一,行业性非常强。不同以往,工业化的社会让理科生变成了香饽饽。 

    中学文理分科是在“文革”结束后,高考恢复后为了培养不同类别的人才,才再次分文理科考试,高中教育为了迎合高考,自然也变成了文理分科。 

    跟新中国刚刚建立时期相同的背景是,国家的现代化更需要科技类的专门人才,所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成了当时的流行语,中学的文理科,一度成为“成绩不好”和“成绩好”的标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28 传 真: (0731)84313258 订报热线: (0731)84313258
邮 编: 410005 邮 箱: kjxb001@126.com  全年订价:168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师说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信息
   第06版:湘韵
   第07版:文化
   第08版: 战“疫”故事讲给孩子听3
   第09版:科学防疫 春暖校园|校媒
   第10版:科学防疫 春暖校园|校媒
   第11版:科学防疫 春暖校园|校媒
   第12版:科学防疫 春暖校园|校媒
   第13版:科学防疫 春暖校园|校媒
   第14版:科学防疫 春暖校园|校媒
   第15版:科学防疫 春暖校园|校媒
   第16版:科学防疫 春暖校园|校媒
中国的文理分科之路
说笔
老司城遗址
古代也有“口香糖”
载入史册的《拿破仑视察雅法鼠疫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