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20年04月0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代“身份证”

    □ 周 礼

    当今社会,身份证是公民身份的证明,没有身份证,我们几乎寸步难行。既然身份证如此重要,那么它起源于何时?古代人有身份证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翻阅了相关典籍,惊讶地发现,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身份证出现了。商鞅变法时,秦国推出了照身帖,以验证秦人的身份,防止间谍入侵。所谓照身帖,就是一种经过打磨的竹块,上面刻着持有人的相关信息,如头像和籍贯等,跟我们今天使用的身份证十分相似。

    汉和隋基本上沿袭了秦时的制度,用“竹使符”作为官员的身份证明。而到了唐朝,李渊对“身份证”进行了改革,发明了“鱼符”。《新唐书·车服志》载:“附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可见,“鱼符”一方面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也方便皇帝召见时验明正身。“鱼符”形若鱼状,上面凿有小孔,可以随身佩带,背面刻着官员的姓名、任职衙门及官位品级等。

    根据官员的职位大小,“鱼符”所采用的材质也不一样,亲王和三品以上的官员,使用的“鱼符”为黄金制造;五品以上为白银制造;六品以下为黄铜制造;而地位更低的,则为木头制造。武则天称帝后,将“鱼符”改为“龟符”,但其作用并未改变,同样分为三等,金龟、银龟和铜龟。金龟为三品以上官员,地位非常高,金龟婿就是由此而来。

    到了宋朝,赵匡胤嫌“鱼符”太麻烦,索性废弃了,官员直接使用“鱼袋”,以上面的金银饰品及颜色区分官级,主要以“金紫”和“银绯”为贵。到了明朝,官员的“身份证”又发生了变革,开始使用轻便、美观的“牙牌”。“牙牌”一般是用象牙、兽骨、木材、金属等制成的片,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职务、履历及所在的衙门等相关信息。陆容的《菽园杂记》载:“凡在内府出入者,无论贵贱皆悬牌,以避嫌疑。”此时的“身份证”,已不仅仅限于官员使用,其他出入内府的人也必须佩带。

    到了清朝,官员的“身份证”又变为顶戴花翎,其帽珠用宝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属等制成。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为青金石,五品为水晶,六品为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为阴纹镂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

    当然,古代的“身份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证,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证诞生于1936年,那是宁夏省政府制定的一项居民管理制度,用白布做成,长7厘米,宽3厘米,上面写有持有人的姓名、年龄、籍贯、职业、身高、面貌、特征及手纹箕斗形状等,是我国最早使用的居民身份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28 传 真: (0731)84313258 订报热线: (0731)84313258
邮 编: 410005 邮 箱: kjxb001@126.com  全年订价:168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师说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人物
   第06版:课堂
   第07版:文化
   第08版:湘韵
   第09版: 战“疫”故事讲给孩子听①
   第10版:科技
   第11版:百科
   第12版:悦读
   第13版:成长
   第14版:家教
   第15版:信息
   第16版:镜像
苏轼兄弟“三招”应“国考”
古代“身份证”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三更”“半夜”原指两个人
罗马帝国衰亡录:两次大瘟疫改写欧洲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