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焦点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20年03月1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想对你,同情之理解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陈晓星

  陈寅恪先生在一篇文章提出:“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罗素在《西方哲学史》序言中也主张要对哲学家抱有“同情的理解”。我个人以为,无论是“了解之同情”还是“同情的理解”,通俗点说就是学会换位思考。

  “中午放学前,全班将《木兰诗》全文抄一遍、译一遍!”我怒气冲冲地甩出这句话,拂袖走出了教室。这是发生在上学期某节课下课时的情形。因为在课堂上居然没有一个学生将文中使用了“互文”修辞的句子翻译正确,而头一天晚上,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要求他们参考资料书口头翻译全文。我心中笃定他们根本没有认真完成作业。

  中午放学前,班主任说全班学生都在教室里抄写《木兰诗》,让我去看看。当我走进去时,孩子们都在奋笔疾书,教室里异常安静,只有“沙沙”的写字声。一会儿功夫,绝大部分人就已完成了。离规定的放学时间还有几分钟,我说道:“老师让你们抄写,并非是为了罚你们,而是让你们记住口头作业也是作业。如果你们遇到不会的,就去查阅资料书……”这时,一个坐在第一排的胆儿大的孩子嘀咕道:“资料书上就是那样翻译的呀!”我刹住话头,转过脸问他为什么不在课堂上说明情况。他一脸无辜地看着我,说:“那时您在生气,我不敢说……” 闻言,我的内心犹如刮过一场飓风。

  回到办公室,我赶忙把最权威的那本资料书拿出来翻看,发现那几句话真的译错了!耳畔仿佛又想起了孩子的那句话“那时您在生气,我不敢说”。

  孩子,我想对你,同情之理解。

  如果我能提前翻阅资料书;如果我能想到学生手中的资料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如果我能考虑到学生是首次接触“互文”的修辞而无法分辨对错……总而言之,如果我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而非简单粗暴地将此归结为他们对待作业态度敷衍,那么,我想就不会出现一堂“不欢而散”的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28 传 真: (0731)84313258 订报热线: (0731)84313258
邮 编: 410005 邮 箱: kjxb001@126.com  全年订价:168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