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盐井镇中学 戴明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会人生之道。”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写作技能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塑造他们崇高的道德情操的重要使命。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我也感受颇深:教学生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才是最重要的。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衡量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有的学生遇事只求自己合适,很少考虑他人和集体;不懂得最基本的道德与礼貌;不尊重同学、家长、老师;不懂得珍惜生命与眼前拥有的幸福;不能吃苦耐劳,懒惰懒散;不懂得珍惜亲情,不孝顺父母……所以在新课改中,语文教学必须贯穿学会做人的教育。
一、学会做一个有感情的人
一个人在知识上的缺陷,不会影响他的一生,而在做人方面的缺陷则会影响他的一辈子。爱国之情是激荡在祖国上空的不朽旋律,亲情、友情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爱之乐曲。语文教学要把这亘古不变的心曲唱响,让爱充满人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变作一朵“金色花”飘飞到母亲那温馨的怀抱,缠绕在母亲的身旁,静静地欣赏“临行密密缝”这幅人间爱的巨制;细细品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极尽夸张之能势渲染的浓重友情;“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学生折杨柳为“朋友”送行,薄酒伴担忧深情齐钦……师生同吟诗词佳句、共诵古今美文名篇,让学生的心灵根植于中华文化这片沃土上,让他们懂得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爱朋友。
二、学会做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
做好一个公民,重要的是有社会责任感。在许多场合中,我们常常看到不尽人意的现象,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毁坏公物等,这些都说明公民意识的问题。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应该让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公民意识,对社会有责任感。我们在学习《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时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针鼹是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动物,培养学生喜欢动物的情感,保护动物的观念。在《周庄水韵》一文的学习中通过欣赏水乡风光,感受祖国美丽的自然景色,从而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公园的一草一木,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小公民,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三、学会做一个关心别人的人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多。这些孩子在家庭中成为重点保护和特殊关爱的对象,甚至是“众星拱月”。他们自我意识膨胀,利己思想的产生滋长了以“我”为中心的独尊思想。在《回忆我的母亲》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们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使之感受亲情,真切体会到亲人的关爱:爸爸妈妈平时为你做了哪些事?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你为他们做了些什么?你还打算怎样做?使学生懂得在享受亲人关怀的同时,也要付出自己的爱。
四、学会做一个会合作的人
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也是提高学习研究效果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新课改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合作学习的情景,营造积极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与能力。比如教会学生四人一组或两人一组合作学习,初步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分工,让学生明白分工后大家的具体任务和活动不一样,但都是围绕总目标而行动的;学会表达和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互助和支持;学会协调合作中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学会多角度、更细致地考虑问题,学会尊重、理解欣赏别人。
实践证明,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新课改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教会学生做人,把“学会做人”的教育落到实处,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发展创造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当然,在教育与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思想与道理是需要慢慢灌输、慢慢渗透、慢慢接受的。我们的学生已经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暂时不接受我们的思想那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用多想办法多用方法,让学生容易接受,也愿意接受,那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