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娅 凌友国 彭运良 通讯员 王桂芳
衡山之麓,湘水之滨,衡阳市外国语学校已历经百年发展。她的前身是创办于1908年的南路师范学堂,1958年改名为衡阳市第十一中学,百年来学校励精图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学校历史底蕴厚重,但并没有止步不前,相反,她坚定地迈出了与时俱进的步伐。1997年起,学校以外语为突破口,在全市首开外语特色教学,并取得外国专家聘任资格,2000年更名为“衡阳市外国语学校”。
2009年,衡阳市进行中学布局调整,将学校定位于外语特色初级中学,是全市唯一一所市属外国语学校。学校敢为人先,于布局调整中异军突起,坚持外语立校,率先走出了一条务实高效的特色教育发展之路。
内外兼修筑特色教育
漫步于衡阳市外国语学校,双语标识随处可见,从教室的班牌到校园里各种警示标语,甚至走廊墙面上的名言警句。学校不走寻常路,这些的名人名言都来自学生,学校征集学生的生活感悟、学习心得,将能打动人心的句子翻译成英文。
“身边榜样的一言一行,更有感染力。”校长江少近告诉记者,从选择走外语特色之路的那一天起,学校的一切就与“外语”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在于校园文化景观上的匠心独运,还有花大量精力搭建的英语学习氛围。
学校先后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聘请过40余人担任英语口语教师,外教们带来了来自不同背景的文化,孩子们通过他们与世界对话,了解外面的世界。
320班的学生朱青山就从未想过能够拥有这样的机会。小学毕业后,他与进城务工的父母一起来到衡阳市,成了衡阳市外国语学校的一名学生。因为小学没有学习过英语,他的基础并不好。但是,学校的老师为他提供了帮助,英语老师王老师告诉他:“和外教交流,要是有想说又说不好的时候,可以先说给我听,预演一下。”渐渐的,内向的朱青山成了班上的活跃分子,外教的身边经常有他的身影,他甚至成了外教的中文小翻译。
把外教引进来的同时,也要把学生带出去。除了引进外教,近年来,衡阳市外国语学校先后与加拿大世纪学院、天津和平外国语学校、香港教育基金会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教学、师资、学术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
学校还与衡阳市八中的国际班建立了联系,将初中外语教育与高中接轨,接受更高层次的外语学习训练,为未来出国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是课堂的生命
在校长江少近的眼里,教育的过程是知识交流的过程,语言是交流的最好载体。多掌握一门语言,能够让学生的未来有更多可能。2000年起,学校开设了第二外语——日语、法语。学生入学前根据自己的爱好选班就读。
为了配合特色教学,学校的课程设置也颇有讲究,日常的教学除了开足正常的各门学科,每周开设有8节英语课,2节第二外语课。英语课中,5节由本校英语老师任教,口语课由外教讲授,听力课则安排由专任的听力教师在语音教室上。第二外语每周开有2节,有自己的外语教材和专业的教师。从“听说读写译”多个维度设立外语能力的标准。
从2009年起,学校进行了课堂改革,推出了外语课堂教学模式,每一堂英语课前都有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成果展示,学生们通过形式多样的Duty Report轮流表演,演讲、唱英语歌、课本剧、猜谜、绕口令,孩子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总能给老师带来惊喜。
在学校,英语教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一节课,班上学生的英语开口率必须达到70%,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们必须做大量功课。准确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安排合理的分工,让他们都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为了保证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老师准备的教学素材还要轻松有趣。
此外,学校还开设有英语角、外语沙龙、外语广播、外语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各个年级都有不同主题的活动供学生参与,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更是学生展示才艺及外语学习成果的特色大舞台。无论学生有什么样的才能,都可以到舞台上去“秀”一下自己。因为平常的积累,学生们参加各类英语竞赛,常常捧回大奖。
仅去年一年,就有张珊、周洁、陈蓉、李姿莹在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学校每年参加全国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学生通过率为100%。
好学校离不开好老师
作为全市唯一一所外语特色学校,衡阳市外国语学校肩负着千余名学生的未来,也承载着全社会的期许。如何把学校办好,办出特色,校长江少近从未停止过思考。
在他看来,“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队伍。学校必须从班子抓起,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带学风。”近年来,学校提出了“全员育人”的思路,学校领导带头抓作风、抓教学,为老师作表率,老师以身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
每天早上7点半不到,江少近都会早早来到学校,包班、进班、推门听课、找师生座谈,他一天的工作,繁忙而琐碎。在他的要求下,学校行政领导每天都要做到“五个一”:听一堂课,跟老师交谈一次,找学生谈心一次,早读和第八节课一定到课堂一次。行政人员每天早晨7点半之前到校,进入到班级。学校的常规管理,采取“公示制”,课堂巡查记录、教职工出勤情况、班主任到岗情况等及时公示。
“校长都能做到,老师自然不敢怠慢,慢慢地,大家都养成了早到的习惯。老师多花一点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有问题也能在萌芽时期解决。”一位老师告诉记者。
老师愿意付出,受益最多的就是学生,学校有300多名寄宿学生,每周星期天下午学校没有安排课程,但不少学生已经到校。很多班主任自发来到教室陪伴学生学习。英语班主任罗译老师笑着告诉记者:“陪了他们几年,我现在语文、数学、地理、生物知识都很丰富了。”
教学质量好,老师有责任心,家长们慕名而来。现今,学校每年50%的生源来自服务区外,许多大市区的家长也把孩子送到这里就读,比如新加坡籍学生夏浩文、澳门籍学生何梓铿。
江少近经常告诫老师:“我们必须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未来需要我们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胸怀的现代人。”
秉持着坚定的育人理想,衡阳市外国语学校脚步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