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科教新报·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科教新报·要闻

第03版
科教新报·综合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专利为何难“出嫁”
本报记者 杨元崇

    本报记者  杨元崇

    现在长沙读初一的罗嘉铭回忆过去的第五届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还激动不已,他的实用型专利“便拆式面条密封袋”被陈克明面业“相中”,获得10万元的专利转让费。在他之前,一个叫毛晨曦的长沙学生发明的儿童音乐健身玩具专利——健身音乐甩管,以2万元被湖南某集团买断。当时,媒体报道称这是湖南省青少年发明成果商品化的标志性事件。

    近十年来,我省中小学生的发明热情不断高涨,与毛晨曦、罗嘉铭一样做着“专利梦”的学生并不少见,拥有专利者也越来越多,但像他们俩一样成功实现专利转化的却屈指可数。

    因此,人们对学生专利的疑问也开始出现——学生发明有必要申请专利吗?学生专利为何难以走向市场?如何才能走出“沉睡”状态?

    学生专利小聪明体现大智慧

    10月28日至29日,在第六届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上,展出了66件中小学生的创新作品,有64件是出自长沙市多所中小学的学生之手。各个展台前都有围观群众和企业代表的身影,他们饶有兴致地翻阅产品介绍图册、观看演示实验,不时发出啧啧称赞。

    “我想买一台蒸锅水量提示器,如此实用的作品,让我们这些家庭主妇省了不少事。”前来观展的李女士所说的蒸锅水量提示器是湖南一师一附小学生曾静思的发明,2011年10月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当蒸锅内有足量的水时,就能听到“嗒嗒嗒”的清脆响声;当它发出快速而又细碎的响声时,就表示蒸锅内的水量不足了;当响声停止时,蒸锅内还会保持有一定的水量,提示人们应及时关火。

    长沙某医药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在长郡芙蓉中学学生陈鑫发明的输液管内空气排出器前观摩了约3分钟。他说:“这样的发明能解决排除空气快速、彻底、实用、方便携带,减少病人痛苦,降低护士操作难度与强度。”

    除了输液管内空气排出器和蒸锅水量提示器、天心区赤岭路小学苏文韬发明的“方便拉链头”、开福区浏阳河学校谢润东发明的高效铺地砖工具等发明都广受好评。

    “学生运用科学原理,对现在产品进行改造和改进,创造性地服务于生活,这是中小学生科技发明的特色。这些学生的发明往往是小聪明中体现大智慧。”30多年来一直辅导青少年发明创造、带领学生做出3000多件小发明的长沙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谭迪熬向记者介绍,长沙市中小学生每年的科技发明获得专利的项目保守估计有2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发明创造奖项的达五六十项,处全国领先地位。

    然而与学生发明热情高涨相对的,却是生产转化的遇冷。

    发明实用但与生产转化有距离

    天心区沙湖桥小学是长沙市闻名的小发明家摇篮。近年来,该校学生有50多人次获得全国、省、市发明金、银、铜奖。其中大多拥有了科技发明专利。但这些来自小学生们的发明专利尚无一项成功“嫁”出去。

    学校负责人表示,他们的学生苏航同学发明的“黄瓜条快速切割器”获得全国第十七届发明博览会金奖、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银奖,并获牛顿专项实验奖。这样的荣誉在长沙市的小学生中是绝无仅有的。获奖后,他们接到许多推荐邀请函,感兴趣的厂家很多,可是没有和一个厂家商谈到最后签约批量生产的环节。

    为何学生专利大多无法进行生产转化?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向记者介绍,当前,很多学生专利都是“学习型”、“练兵型”的。除少数个案外,大部分都缺乏产业转化的经济价值或者技术条件。因此,社会不能过高期待学生专利尤其是中小学生的专利在总体上的技术含量以及经济价值。

    谭迪熬也表示,学生们申请的专利,多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比较少,这些专利如同小牛戴套拉犁,虽然没起什么作用,但学会拉犁的技术,对他们今后发展很有帮助。

    事实上,记者也曾试着将科交会上收集的学生发明资料,超级安全校车、“振动发电式”桥梁竖向形变监测装置推荐给一机械制造企业。企业方认为,学生的发明创造非常有创意,也非常实用,市场前景应该是可观的,但这些发明如何与生产环节相衔接、如何提高核心技术的独创性,这些问题是生产方和发明方都需要考虑的。

    还有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某些地区曾经出台具体措施,把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纳入高考、中考和小升初加分,结果错误诱导学生“为升学加分”而盲目申请专利,有的学校一个班级就有20多人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学校甚至还私下里鼓励家长花重金从专业的科研单位买发明创造项目,然后拿这些专家级的发明创造项目,去参加中小学生发明创造比赛。这些“拔苗助长”的发明创新中有多少是真正有科技含量的,结果不言而喻。

    校园发明急需专业团队指导

    如何让校园专利走出“沉睡”状态?沙湖桥小学表示,仅靠学校方推进学生发明专利的转化,是远远不够的。学校方的精力有限、不谙熟市场、推广经验欠缺,这些都对专利从校园走向社会形成了掣肘,因此教育行政机构或者有关社会组织应组织专业团队来指导、推动校园发明与市场的“联姻”。

    “他山之石,亦可攻玉。”与大多数学校学生专利处于“沉睡”状态不同的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该校80多件专利中,不少都成功走向了市场。该校学生专利为何能够顺利找到“婆家”?其负责人总结了三个经验:一是引导学生创新更具行业针对性,二是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企业需求,三是学校帮助学生对专利推介项目进行较为深入的生产性设计,尽量缩短专利到企业投产之间的距离。  

    谭迪熬认为学校针对中小学生团体开展科技创造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应看重专利转化的成功率。此外,经营方和生产方不能只盯着“高、精、尖”的科技发明,广泛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新型发明的市场前景同样可观。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6418 传 真: (0731)84326418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dbcb@vip.sina.com.cn  全年订价:87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科教新报·要闻
   第03版:科教新报·综合
   第04版:喜迎党的十八大 三湘教育展新貌
   第05版:科教新报·校园
   第06版:科教新报·师说
   第07版:科教新报·文化
   第08版:科教新报·湖湘名校
   第09版:科教新报·湖湘名校
   第10版:科教新报·科技
   第11版:科教新报·科普
   第12版:科教新报·杏坛
   第13版:科教新报·攻略
   第14版:科教新报·湘韵
   第15版:科教新报·信息
   第16版:科教新报·关注
   第B1版: 科教论坛
   第B2版: 科教新报·教研
   第B3版:科教新报·探讨
   第B4版:科教新报·交流
学生专利为何难“出嫁”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