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师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新闻

第A3版
连线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1年04月27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如何
上阅读课
李爱铭

    □ 李爱铭 

    日前,一则中美学校教学《灰姑娘》的帖子,在网上颇为流行。作者以《灰姑娘》为例,展示了美国和中国阅读课堂的不同:美国课堂围绕灰姑娘的经历,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领略故事中蕴含的守时、互助、自强等品质。而在中国课堂中,老师则重点强调作者生平、训练学生如何分段、熟悉修辞手法等。

    同样是一篇《灰姑娘》,中美教学模式的差异,体现出教育观念的不同。中国版的灰姑娘,更多的是把语文课当作语言训练课,训练学生的文字技能。而美国的阅读教学,更强调品行教育,挖掘其中蕴含的意志品质,传授价值观和处世之道。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认为,语文不仅是教孩子识文断字的工具课,更是进行道德情操熏陶的文化课。像文天祥的《正气歌》、冰心的《小桔灯》等,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应着眼于教会孩子感悟爱国的正气、做人的感恩等品质。由此看来,美国版的“灰姑娘”教学,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国内课堂常见的咬文嚼字式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从情境中过度抽离,也不利于学以致用。“分段”、“换词”、“找修辞方法”等,都是我们常见的语文任务,这些任务常常是机械套用相关语言知识技能,却分解了故事本身,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果。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教学方法,在不少学科教学中同样存在。如物理课上学“做功”理论和公式,很多学生掌握得很熟练,但当面对上坡骑车如何省力这类实际生活场景时,却很难驾驭相应的知识技能。

    语文教学不能过度追求和框定标准答案,而失却了“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魅力。文学作品的写作与阅读,都是主观的感悟过程。至于“如何分段”、“为什么用这个动词而不是另外一个”等问题都要求标准答案,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感悟作品。如何减少“标准答案式”的语文学习,引导孩子深入感悟作品的内涵与作者的思想,美国版的灰姑娘教学,或许能够提供新的启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6418 传 真: (0731)84326418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dbcb@vip.sina.com.cn  全年订价:87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新闻
   第A3版:连线
   第A4版:校园
   第A5版:助学
   第A6版:杏坛
   第A7版:民教
   第A8版:影像
   第B1版:综合
   第B2版:科普
   第B3版:文化
   第B4版:湘韵
   第B5版:健康
   第B6版:师说
   第B7版: 成长
   第B8版:攻略
   第C1版:论坛
   第C2版:研讨
   第C3版: 教学
   第C4版:理论
美国如何
上阅读课
让孩子慢慢长大
大学生活也要学会放下
上学先查家底
形式主义
毒害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