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课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新闻

第A3版
连线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努力实施自我教育 增强社区环境适应能力
汤真平

澧县第三中学 汤真平

我们学校自2008年5月承担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高中学生自育能力培养研究》。两年多的研究实践,开展自我教育,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将促进学生适应社区环境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一、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与自我,形成自我教育意识

自我教育是人对自生的教育,主体客体同一性和主体客体化,是自我教育的本质。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教育以自我意识为前提主体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他律到自律的方向发展。人认识外界事物比认识自身要早。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比对自我认识容易。从认识社区环境开始,逐步过渡到认识社区环境中的自我,是中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基础。

(一)、社区环境中的物质因素与自我认识

物质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初始状态。在自我教育过程中,要首先认识社区环境中的物质因素。社区环境中的物质因素包含甚广,大气水土、矿藏森林、草原生物、风景名胜无不囊括。其次要认识到物质因素与自我关系,社区环境中的物质因素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这些社区环境中的物质因素,人就不能生存。如果生活在景色优美物质丰富的环境中,就会身心健康心情生活在辐射污染,破败荒芜杂乱肮脏的环境中就会产生沮丧悲观的心理。第三,要认识到社区环境中的物质自我,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实践中,从观察分析客观环境,从认识他人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自我。从而产生关注物质环境,物质自我对于物质环境及正确处理自我与物质环境关系的意识。

(二)、社区环境中的社会,人文因素与自我认识

其一,引导学生认识社区环境中的社会人文因素多种多样,如组织形势、社会意识、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其二,引导学生认识社区环境的社会人文因素对自我的影响。只要有人生活,就存在社会人文的影响。在家庭中,人要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在学校中,人要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在公共场所,人要受到社会与道德的规范。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睦的邻里关系,协调的社区氛围,令人精神振奋。相反,鸡鸣狗吠,尔虞尔诈,就会令人心神不宁。丧失辨别能力。其三,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对于社会人文产生的影响。如研究伟人推动社会发展,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上形成求真、求善、求美,扬善惩恶的意识,促进社区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邓小平自我教育理论指出,主体改造客观世界,需要知识,这就需要学习。同样,主体改造需要知识,这就需要学习,同样主体改造主观世界也需要知识,也必需学习。从学生自我教育发展规律来看,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以认识社会规范.养成行为习惯形成的。它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如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们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在他人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的服务中培养的。学校利用班风评比、校园建设、五比五查、争创小旗手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就有爱国守法。勤劳节俭明理诚信等美德。一是学习我国古代的道德经典,如《论语》《三字经》《道德经》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是学习伟人的高尚品德。英雄人物中,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层出不穷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周恩来总理以身作则,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刘伯承同志爱国爱民,工作兢兢业业。雷锋同志助人为乐。三是学习自己身边的人物,如在学生中开展评选“德育标兵”“学习标兵”“小雷锋”和社团行动等活动,利用升旗、班会、团会、演讲、朗诵、故事会宣传他们的事迹,给学生深刻的感受。

(三)学习生活常识,增长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技能

北京市的某项调查表明。学生综合能力中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最弱。“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是现代教育强烈呼于的。这本应是学生首先掌握的技能。可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忽视了。不会剥硬壳鸡蛋,爸妈爷奶牵着上学,不会系鞋带,不会洗衣服,不会洗袜子已非常普遍。首先让学生学习生活常识,让他们多观察生活,广泛阅读科普读物,组织交流生活常识。注重积累聚少成多。是大有裨益的。二是开展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技能的训练。开展创设情境,进行模拟演习:开展洗脸刷牙穿衣叠被扶老携幼打扮自己打扫卫生装饰书房等竞赛评优活动。同时评选“我是生活小能手”“劳动之星”等活动,激发学生自主积极参与实践训练的热情。这些都将为他更好的适应社区环境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勇于创新,改善环境实现自我

人生活在社会中,首先是适应社会,接受社区中已有的文华,进入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与人们友好相处,被社会认同接受。适应社区生活的过程是自我接受社会影响的过程。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不仅表现为要适应外界环境,更表现为要改造客观环境。小学生总希望在客观事物上打上自己的烙印,显示自己的才能。通过自我教育,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行动。同时表现自己的个性。因此,自我教育能力要在实践中形成和完善。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任何时候都不会感到焦虑和孤寂,也不会有自卑或卑微等不健全的感情存在。”中学生有自主参加劳动的倾向和富于幻想。敢于创新的天赋,教育者要善于抓住契机,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发展和完善自我。如,在社区里,让学生经常参加清洁街道。照顾孤寡老人等义务劳动。参与社会公德建设的宣传活动,了解社区的精神文化内容,从而自觉回避和摒弃社区腐朽落后的文化思想,弘扬传统的优秀的文化精神,参与规划社区建设活动,实地考察社区建设结构。为社区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美化社区公共场所,改善生活环境,实现他们的梦想。在学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社区建社主题。同时走出校园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与人友好交流,和睦相处,积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与社区人士共同举办文艺演出。科技知识答辩智力知识竞赛,参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展现才能,培养合作精神。在家里,鼓励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服务,系鞋带、钉扣子、洗衣服、拖地板等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能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6418 传 真: (0731)84326418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dbcb@vip.sina.com.cn  全年订价:87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新闻
   第A3版:连线
   第A4版:校园
   第A5版:助学
   第A6版:杏坛
   第A7版:关注
   第A8版:广告
   第B1版:新闻综合
   第B2版:科普
   第B3版:探索
   第B4版:湘韵
   第B5版:文化
   第B6版:师说
   第B7版:成长
   第B8版:攻略
   第C1版:科教论坛
   第C2版:探索
   第C3版:课题
   第C4版:课题
   第C5版:课题
   第C6版:研讨
   第C7版:探索
   第C8版:策略
农村高中学生自育能力培养研究
努力实施自我教育 增强社区环境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