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课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新闻

第A3版
连线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柳谊

澧县第六中学课题主持人 柳谊

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我校承担了省级“十五”重点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推进师生合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获省“十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课题结题正逢高中课程改革启动之时,老师们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的参与及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支持、关注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同时,我们也发现课堂教学的实际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许多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思维方式与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产生了碰撞,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已经和正在凸显。这些问题互为因果,相互牵联,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严重阻碍高中新课程健康有效的持续推行。于是,我们决定从2008年至2011年在上一轮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以教师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为抓手来研究,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我们申报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并获准立项。

一、课题研究进展概述

1、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课题的实施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可操作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广泛借鉴已有的经验和理论。因此,我们针对课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等进行了学习,并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材料、理论专著,先后邀请北京世纪蓝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一教授、深圳道弘教育集团孙剑特级讲师、市教科院黄利华院长、县教研室徐跃元主任、理论教研员叶明双、胡宏桥等领导、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或调研,先后组织相关科目教师到浏阳二中、石门一中、石门五中、安乡五中、桃源一中、常德市七中等学校观摩学习,多次组织教师观看魏书生、李希贵、李镇西等名家名师的讲座和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把教师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集中到“如何构建生态高效课堂教学”上。通过学习,课题组每位教师真正确立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了课题思想,丰富了课题内涵,充实了研究方法,并自觉地把探究新时期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视为己任,努力改进和优化教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抓好落实,强化管理,促进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

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的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们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实施计划》狠抓落实。要求课题组成员做到“三必须”:首先,课题组成员必须按照学校的规定,对组内成员或其他教师每人每月至少听一节课,同时认真记录并分析师生互动的“质与量”,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必须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准时参加每一次的课题会议,并检查总结汇报研究情况,及时交流。学期结束完成书面总结或撰写论文。

我们课题组高度重视,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力求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创建学习型学校做自身的努力。

(1)认真学习了有关合作、互动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科研论文和科研成果,鼓励课题成员加强自我学习,掌握“互动”的内涵,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要求教师自己购买有关的书籍加以学习。

(2)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与课题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邀请省市县各级教育专家现场指导,拓宽课题研究信息渠道。

(4)鼓励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充实理论水平,鼓励组内成员互相观摩,每个学期每个教师都要上好“三级”(校级、教研组级、备课组级)公开课,在实践中共同提高。

3、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提高课题活动的实效。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先在高一年级开展小范围的探究,通过一年的实践后,开始全员行动研究。采用的形式是:一是教师之间结成研究伙伴,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二是请有关专家来指导,把教师与专家结合起来协同攻关。2010年上学期,我们组织高一、高二年级九大科的易继宏、刘学等18位教师上了课改公开课,聘请县教研室理论教研员叶明双、胡宏桥等专家来校指导,逐一进行点评。这两年,我们针对课题研究的重点,围绕“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自主、合作、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在新旧课程比较中看教学失误”等主题进行思考和研讨,并扎实开展好每月一次的形式多样的课题组活动:“一课三上”研讨活动、“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教学沙龙:我的教学反思”、?“青年教师说课比赛”等,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更加有声有色,教育科研氛围愈加浓郁。

4、突出重点,优化教学,加快课题研究的进程。

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因此,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各项能力不断发展的主阵地。根据研究目标,我们首先加大了师资培养的力度,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教学比武活动,通过各种活动,铺设一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广阔通道,为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先后有秦祖秒老师荣获“化学实验创新大赛”县级特等奖,市级一等奖,李艳、刘慎菊老师荣获县级一等奖,市级二等奖,阳成、郝伟、陈章锋等老师荣获县级一等奖。其次,我们以强化年级组(子课题组)、备课组的建设,积极推行课题研究行动化的工作策略,建立了立体式活动机制,开展新课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与体系研究,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解决与促进学生发展研究,开展以课堂教学为重心的校本研究机制建立与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素养提高研究,全面推进课堂结构、教法与学法、教学手段的优化与改革,逐步形成了“重情感、重个性、重自主、重探究、重实践”的自主探究性教学特色,初步构建了“导入激趣→自主感知→合作互动→引探释疑→迁移实践”的生态课堂的一般模式框架。

5、整合教研、科研活动,构建高效生态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教研和科研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离的整体,整合分割已久的教研和科研,就是要将两项工作纳入同一轨道,提高实际工作的效率,增强课程改革的含金量。我们紧紧依靠这种力量,将课题研究的过程置于平时的教研活动中,以构建评价标准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我们基本建立了包括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情感、教学个性、自主教学、合作教学、探究教学、实践教学七个板块及十二条具体细则的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第一阶段:观念引领与课题理论相结合,初步确立评价标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核心理念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它与第斯多德向我们提出的人是一种能自主思考,以追求真、善、美为崇高使命的“全人教育”观一脉相承。在这种理念和理论指导下,我们确立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在新旧课程比较中看教学失误”、“全人教育观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现实指导意义”等思考和研讨的主题,努力把教师的兴奋点和研究着力点集中到构建高效的生态课堂中。在观念引领基本到位的情况下,我们要求各学科组教师遵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讨论制定适合本学科特点的生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然后,由课题组成员进行汇总提炼,制定出能涵盖各学科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第二阶段:教学实践与针对性研讨相结合,逐步完善评价标准。我们把课题研究相关资料下发到各位课题组成员及全体教师,供他们在实践中尝试应用。为使完善评价标准的过程成为教师自觉纠正教学行为、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过程,我们规定由课题组成员与各教研组长每月举行一次例会,针对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和评课中所提出的一些不恰当和不可操作的标准、细则及建议,作进一步的修改,直至大家基本认可,才定下评价标准的又一试行稿。

第三阶段:展示活动与模式构建相结合,不断发展评价标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实际上为教师明确了新的教学追求目标,是促进高效生态课堂教学向个性化模式构建的有力导向。在组织开展各种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我们依照评价标准,一方面强调要善于发现和肯定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师要以撰写教学案例,或教学实录,或经验文章,或教学故事,进行总结、反思,为教学风格的形成积累底蕴;另一方面,积极整合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方式和一般流程,构建了“导入激趣→自主感知→合作互动→引探释疑→迁移实践”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框架。从而初步实现了以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评价标准的实验预设目标,为生态课堂教学特色建设提供了教育资源保障和有力支撑。

二、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在课题研究中已初步构成新课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体系,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生态化、科学化。

我们把研究的落脚点始终放在课堂上,并已初步形成了实用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和理论体系,我们的课堂已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在语文、数学、物理等几个学科效果显著,而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生态课堂实现学生的生命成长也将成为我们办学的一大特色。2009年9月,湖南省第十期高中校长高级研修班一行35人莅临我校考察指导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2010年8月,嘉禾县一中领导、老师一行8人抵达我校,专程考察我校的教育科研开展情况,2009年3月,桃源二中、三中领导、老师一行12人专程来我校参观考察,就学校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进行经验交流。县教育局正在考虑在全县范围内重点推广我们所构建的生态课堂“五重五性”(重情感,激活“体验性”;重个性,关注“独特性”;重自主,展示“独立性”;重探究,激发“主动性”;重实践,开启“问题性”)教学特色,“导入激趣→自主感知→合作互动→引探释疑→迁移实践”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反映课题研究所得的《课堂激扬生命》丛书(ISBN978-222-06444-7,全套包括《走进物理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究》《让生命充满阅读的快乐》《享受生命成长》等7本)将于2010年10月正式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我校教师现已编著教材2本,彭德桃老师编著的《数形结合800题》(高考非常道系列丛书之一),吴传美老师主编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名师伴你行系列丛书之一)。

(二)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探究高效生态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实行新课程课堂的教学行为创新,创设“崇尚自主、好问善思、乐于参与、享受学习”的课堂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全面发展。

我们已形成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生成性教学策略。生成性教学策略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指导生成型。教师提出学习课题,设想、假设由学生作出,但是验证和生成结论的资料由教师事先准备或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做好准备。第二类是协作生成型。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协作对于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生成均有重要作用。协作生成主要体现在:(1)倾听,形成尊重与信任的精神环境;(2)交流,形成理解与沟通的人际关系;(3)协作,互助与挑战是创新心理生成的条件;(4)分享,体验与反思是思维生成与提升的途径。但并不是所有的生成性学习都要协作,这要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区别。第三类是独立生成型。课题由学生自己或教师提出,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组织者。

2、关注差异策略。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忽视差异而采取统一的要求和教法将导致低效教学。差异是宝贵资源,针对差异确定多元的、灵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必然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对教育者而言,如能科学地、辩证地认识差异,非但不是缺陷,反而是资源。首先,学生间的差异有助于激活课堂。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基础、思维方式、个性特征、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必须导致课堂教学中面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见解,各种互不相同、打上鲜明个性烙印的思维相互碰撞激荡,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其次,差异有助于培养个性。学生间的差异正是其不同个性的体现,而个性是创新的前提条件,没有与众不同的丰富想象和敢于质疑的批判性思维,人云亦云,何来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培养正是从关注差异开始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应了解学生差异,确立最近发展区,注重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力,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分层要求。

3、鼓励质疑策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浓,学习效率高,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学习中的的质疑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实际上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出如下努力:(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鼓励质疑问难;(2)教师示范引路,培养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让学生敢疑;(3)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质疑环境,引导学生质疑,指导学生会质疑。

(三)逐步形成了研究与教学有机整合的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教师的教学能力素养和科研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与品位正在稳步提升。

对于我们课题组成员和学校教师来说,通过现实的课题研究和先后四次进行的教师、学生教育教学问卷调查,发现教育问题,制定对策,对研究的效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生动的鲜活的学习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教师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果便显示出来了。另外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上升到理论水平,就形成了科研论文,《化学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研究》、《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等30余篇在二十多种省级以上报刊发表。2009年在全省校长新课程改革研讨会上,课题主持人、校长柳谊做了题为《依托课题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交流,系统推介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经验。《中国教育报道》,《湖南教育》,《科教新报》、《教师教育与管理》,《常德日报》,《当代教育论坛》,湖南卫视、常德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均以长篇通讯或专栏新闻的形式对我校如何“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报道,澧县六中被誉为湘北地区的一颗教育科研明珠。嘉禾一中、常德市二中、安乡五中、桃源二中、石门二中、湖北松滋一中、小渡口中学专程到我校观摩听课,反响强烈。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6418 传 真: (0731)84326418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dbcb@vip.sina.com.cn  全年订价:87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新闻
   第A3版:连线
   第A4版:校园
   第A5版:助学
   第A6版:杏坛
   第A7版:关注
   第A8版:广告
   第B1版:新闻综合
   第B2版:科普
   第B3版:探索
   第B4版:湘韵
   第B5版:文化
   第B6版:师说
   第B7版:成长
   第B8版:攻略
   第C1版:科教论坛
   第C2版:探索
   第C3版:课题
   第C4版:课题
   第C5版:课题
   第C6版:研讨
   第C7版:探索
   第C8版:策略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