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B1版
科技

第B2版
科普

第B3版
师说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0年04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谐校园期待生命关爱
——学生安全热点关注之三

本报记者 刘伟丹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安全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学校,花朵盛开的地方,如何让这里成为安全的港湾?营造和谐校园,是家长、社会和学校共同的责任,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兴旺。

A

安全教育

要授鱼更要授渔

学生安全事故频发,使学生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议的话题。

的确,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心理不健全,自控能力差,安全意识淡薄,是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一个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对一个学校来说是千分之一的损失,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损失。

学生安全重于泰山。采访中,一位校长诉苦说:“学校对安全的投入越来越大,校园也越来越漂亮,安全管理制度也日益完善。但学生的管理却越来越难,我们有时也无能为力。”

目前,学校对安全工作确实重视,各种制度贴满校园,事后追责也毫不留情。不久前公布的我国首部专门规范小学生校车安全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校车标识》强制性国标,首次明确要求:校车必须安装安全带、行驶记录仪——类似飞机“黑匣子”的记录装置。

“黑匣子”真能根治校车的安全问题吗?异议之声不绝于耳。

“‘黑匣子’能够记录校车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却仍旧无法挽救事故中消逝的生命。”娄底市娄星区教育局安保股佘中华老师说。“黑匣子”不能一装了之,重视安全教育,不仅需要硬件管理的提高,更需要给学生传授更多的安全防范与逃生技巧知识。

学生安全教育不能只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安全教育中来,就必须让安全教育方式喜闻乐见,如亲自参与交通管理,同消防战士一起参加消防演练等等。这种切合孩子年龄特点,远离课堂说教与发放传单式的教育,更能唤起和强化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真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会涌现更多“最牛校长”。

这是一个故事:几位学者与一位老人同渡。学者们问老者懂得什么是哲学,老者曰不知,学者们纷纷感叹:“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巨浪打翻小船。老者问:“你们会不会游泳。”学者们异口同声说:“不会。”老者叹息:“那你们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

虽是故事,寓意颇深。我们不知校园安全事故何时发生,但我们需要学会应对,减少伤害的发生。

B

倡导正义要弘扬更要关爱

赖宁,一位扑救山火而英勇牺牲的英雄少年,曾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1987年实施的《中、小学生守则》,也把“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作为青少年的行为规范。

如今,观念发生变化。浙江、湖南等地就明令禁止学校、机关和其它社会团体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扑灭火灾的行动。2009年,上海以法规的形式明确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并细化出惩处措施。与此同时,北京、广州等地明确提出,不建议中小学生见义勇为。

禁止中小学生灭火、不建议中小学生见义勇为的法规看似道德的退步,实是道德的修正,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得到教育界人士及家长的支持。

采访中,不少校长表示,赖宁见义勇为的正义感是值得肯定的,但让不具备“勇为”条件的未成年人去“盲为”,造成的是生命的逝去。现代校园是一个彰显人文的校园,应该充分尊重生命,充满人文关怀。

“美德应该弘扬,但是中小学生年纪太小,身体与心理条件均无法‘勇斗’,应该是在保护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去与坏人进行‘智斗’。”长沙市岳麓区望月湖二小的彭老师深有感触。据她介绍,在去年广州市100多例获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的个案中,只有一例是未成年人,就是智擒歹徒的从化中学学生。之所以表彰他,是因为他很机智,以不流血的方式帮助警方抓住了杀人犯。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专家邬彬认为,不建议学生见义勇并不是不提倡,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社会需要传承这种精神。但未成年人还不太懂事,更应该鼓励他们学会保护自己。是否真的要“勇为”,必须看身体条件许不许可,如果看到有人溺水了,自己不会游泳、水性不好下水去救人,可能会造成无谓的牺牲,应该尽快找大人帮忙或呼救,往往不用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新的法规并不是已经忘却曾经的英雄,而是为了少让一个家庭流泪与伤心。对于学生,我们更需要的是“见义智为”,这是令人欣喜的进步,更是体现对生命的关爱。

C

和谐校园要制度更要人文

频发的学生安全事故让人揪心。但更让我们痛心的是,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对学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意识脆弱,往往忙于事故发生后的“亡羊补牢”。为保证“安全”,部分学校甚至对学生采取了“禁止”的办法:停止容易造成伤害的课外活动,禁止学生集体外出“春游”,学校大型活动必须报批备案等等。

制度确实完善、严厉,但制度之外我们又能给学生们什么样的安全保障和关心呢?校园外的“黑网吧”仍然是学生们常去的地方;校门口尖锐的刹车声还是声声入耳;利益的驱使下校车仍然人满为患……

再看国外的安全教育。在美国,接送学生,安全第一,这是天条!法律规定,校车在停车点停下,孩子上下车时,所有的来往车辆,包括总统的车子都必须停下,等校车关门并收起停车标识后,才能通行。在日本,具体规定居住地区小组每天实行集体排队进校、排队离校的制度。新加坡建有许多特殊的儿童公园,里面有模拟的城市道路,一切“行人”、“车辆”均按实际交通规则运行,违者予以教育或处罚。在英国,儿童过街,要手拿鹅黄色的小旗或者戴黄色或红色小帽等等。

总统停车礼让学生,不仅仅依靠一纸法律,更多的是一份关爱之心。

湘潭县云龙实验小学校长周建说:“对学生安全管理不能光靠制度的约束,必须与养成教育、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还需要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才能让学生真正拥有安全。”

生命无价、人亦有情。学生安全呼唤人文关怀。我们应长怀一颗关爱之心,把学生安全放到每个人的脑子里,校园就能成为“绿洲”。

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不幸;如果这些不幸能够警醒教育工作者甚至整个社会,能够换来他们对莘莘学子人文关怀和生命的关爱,这将是多少家庭的幸运!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28 传 真: (0731)84313258 订报热线: (0731)84313258
邮 编: 410005 邮 箱: kjxb001@126.com  全年订价:168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