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思益
【知识范畴】与集合有关的信息迁移问题
例:已知集合 ,其中
,由A中的元素构成两个相应的集合:
,
.
其中 是有序数对,集合 S和T中的元素个数分别为m和 n.
若对于任意的 ,总有 ,则称集合A具有性质 P.
(1)检验集合 与 是否具有性质P,并对其中具有性质P的集合,写出相应的集合 S和T;
(2)对任何具有性质P的集合A,证明: ;
(3)判断m和n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思路分析】本题是一个与集合有关的信息迁移问题, 其解题思路是:读懂题目,透彻地理解题意, 将其翻译成熟悉的数学语言,从而把所给的陌生的情境转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再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问题顺利解决。
【解析】(1)解:集合 不具有性质P.
集合 具有性质P,其相应的集合S和T是
, .
(2)证明:首先,由A中元素构成的有序数对 共有k2个。
因为 ,所以 , ;
又因为当 时, ,所以当 时,
, .
从而,集合T中元素的个数最多为 ,
即 .
(3)解:m=n,证明如下:
(1)对于 ,根据定义, , ,且
,从而 .
如果(a, b)与(c, d)是S的不同元素,那么a=c与b=d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从而a+b=c+d与b=d中也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故(a+b,b)与(c+d,d)也是T的不同元素。
可见,S中元素的个数不多于 T中元素的个数,即 .
(2)对于 ,根据定义, ,且 ,从而 .如果 与 (c, d)是T的不同元素,那么a=c与b=d中至少有一个不成立,从而a-b=c-d与b=d中也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故(a-b,b)与(c-d,d)也是S的不同元素。
可见,T中元素的个数不多于 S中元素的个数,即 ,
由(1)(2)可知,m=n.
【命题立意】本题为近几年高考的一大热点题型——信息题,主要考查学生集合的性质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考反证法的灵活运用。在数学高考试题中,主要是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辅之以图形语言表达、呈现试题内容,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三种形式的语言间的转换。在与集合有关的内容中,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符号语言,并强调区分这些符号的意义。因此,高考中通常利用抽象的数学符号考查集合的有关知识, 同时考查对符号语言的阅读、识别和理解及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