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特约主持
长沙周南中学 语文高级教师 刘兵
“探究能力”是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中提出的一种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它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的探讨和研究。“探究”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探索研究”、“探寻追究”的意思。探究既不是对信息的筛选整合,也不是对艺术性的评说鉴赏,而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发掘、探讨、特有解读和质疑。探究侧重于作品人文性,只有注重了探究,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才算真正得到落实。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近几年的出题情况,我们可以做如下归纳:
1 试题类型
1、文本研讨类。这类试题研讨的话题往往结合对文本中某一个内容的理解来进行,答案指向比较明确,我们可以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提炼相关要点作答。
例:2009年江苏文学作品阅读《上善若水》中的第十四题:“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2、个性解读类。这种题型命题人往往要求考生结合作品谈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它是文本研讨式探究的变体,不过相对于文本研讨来说,考生有一定的自由进行拓展,但是必须如前所述要有一个“度”,与文本不即不离。
3、技巧分析类。要求学生就作者行文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探究,有的还要问作者这样的表达技巧给你写作的启示。
例:2009年浙江卷第十五题: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4、知识积淀类。此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由阅读材料导出,讨论对象比较确定,但前提是要求考生具备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答案组织得好不好往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
5、联系现实类。这种题型命题人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结合文本作者的观点、态度、价值观等进行探究。
例:2006年高考重庆卷《说村落》第19题: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
2 解题方法
面对这种新题型,我们可以归纳这样一些解题方法:
1、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这是答好探究题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性和抒情性语句,把握住这些,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小说来讲,因为人物形象的把握,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倾注的情感的褒贬,是理解好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基础。
2、熟悉题型并掌握题目涉及到的必要的知识
比如散文类探究题型有主题的探究,有散文特点的探究(即形散神不散),以及组材的探究等;小说类常见的题型有人物形象是否具有现实性(或人物形象是否具有真实性),此形象是否具有概括性,或某一情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或结尾的方式是否恰当,或该作品有没有审美价值,有没有艺术价值,小说的主题是怎样的。
3、注意答题格式及层次
探究性的题目,往往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你是如何看的,或你的感受如何,或谈谈你的理解等句子,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首先应题,要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什么什么”等句式来表述。其次再按序号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
4、注重文本,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
个性阅读,也要尊重文本。探究性阅读讲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切不可对文本只作粗略肤浅的浏览,就乱作分析,乱下判断,而犯误解文意的方向性错误。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应当得到尊重。强调个性决不是不要文本,不要原则,无根据的乱发意见不是探究的要求。注重事理,讲求规律。探究应建立在对事理的尊重,对规律的肯定的前提下。文本往往是客观事实的浓缩,它表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之所以要探究,是因为对事实规律的认知可能有不全面、不科学的地方,有时需要从不同角度作辩证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