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这一世界级的奇观,其实就是智慧的中国古代人民为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而作出的妥协。众所周知,水稻的种植需要大面积的水塘,而中国东南省份却多丘陵而少适于种植水稻的平原地形,为了解决粮食问题,移民至此的农民构筑了梯田,使在丘陵地带大面积种植水稻成为了可能。
紫鹊界位于娄底、邵阳、怀化三地的接界地,其梯田成型已有2000年历史。是我国苗、瑶、侗、汉等多民族历代先民共同的劳动结晶,山地渔猎文化与稻作文化融化揉合的历史遗存,更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标志性文化景观。
紫鹊界位于雪峰山中部的奉家山体系,主峰海拔1236米,以紫鹊界为中心向四周绵延纵横8万余亩,其中紫鹊界一带集中连片2万余亩。
紫鹊界秦人梯田集云南哈尼梯田的大气、广西龙胜梯田的秀美、菲律宾巴纳韦梯田的险峻、越南沙坝梯田的飘逸于一体,被称之为“梯田王国”;她的原生美、形态美、文化美及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品位、天然的自流灌溉系统堪称世界之最。
依山回旋层重叠
据考证,紫鹊界秦人梯田起于秦汉,盛于宋明,保存完好的8万亩梯田分布于紫鹊界的崇山峻岭之中,是当今世界开垦最早的梯田之一。
梯田依山势回旋盘绕,漫山遍梁,层层重叠,每一层都是一道细碎精巧的涟漪,每一叠都是一片清净如鳞的波纹。近看阡陌纵横,仰观梯田整齐如登天云梯,俯视水面闪亮,田梗蜿蜒曲折,如泼墨山水画。顺着山势弯曲或凹或凸、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明或暗,有的如弯月成叠,直至苍穹;有的如长蛇狂奔,满山遍野,一条条蜿蜒的田埂,曲折有韵,仿佛在神仙的画笔下隐隐而出,绘成变幻的弧线。17公里高山公路如玉带般在梯田中盘旋而上,一幢幢极富苗瑶风格的板屋分布在田园阡陌之间,4条古色古香的石板小路翻过紫鹊界通往至高点。清澈的泉水在田间潺潺流淌,梯田、水系、村寨、道路、森林相互依存,共同构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
开田方式堪称奇
民间有“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有收”之说,形象地概括了这里远离闹市、灌溉神奇的特点。紫鹊界土壤属花岗岩风化形成的沙壤土,有机质含量丰富,渗水性能好,即使遭遇暴雨,田塍也很少垮塌,可以说在紫鹊界旱涝无忧。
紫鹊界梯田利用该地区地形地质土壤特征,因地制宜,镶于山坡,引灌渗泉流水。山坡上众多的渗水为灌溉源头,每处小水源有一个小灌溉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土壤孔隙、岩石裂隙、微型水沟和田块组成,输水流畅。漫山遍坡的梯田由无数的灌溉群块组成。每丘梯田的长度和宽度、每梯级的高差都因势而宜,田块宽一般1—3米,高程差一般为1—1.5米,利于稳定和保水。每组灌溉系统的大小以渗泉水量多少和地形坡势而定,使其水源充足,且雨多时又无急流,细做田埂,精心管理,确保梯田水土不流失。而低矮山岗顶上梯田的灌溉,则用竹管或塑管埋于土壤中,从高处引水,形成地下小倒空气管;或利用山涧溪水的高差,在高处将溪水拦入倚山开挖的沟渠,逐级灌溉梯田。
据专家考证,紫鹊界秦人梯田神奇的灌溉系统,归功于植物、土壤、田块综合形成的储水保水系统,也归功于紫鹊界周边的人们科学的开田方式。其梯田设置之科学,灌溉系统之巧妙,堪称世界灌溉工程之奇迹。
资源丰富底蕴深
紫鹊界一带文化底蕴深厚,梅山文化源远流长。山歌、民歌、情歌、梅山武术,广为流传;龙狮舞、草龙舞、娱神舞风格独特。紫鹊界有48座瑶人寨遗址,有多处瑶人居住过的岩屋,具有极大的考古价值。
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生产风味小吃和土特产品提供了先决条件。这里盛产优质中稻贡米、特色红米、黑米,富含多种营养元素,香气醇正,开胃健脾,所产糯米更是品质优良,水车糍粑久负胜名。高海拔处极宜种植绿茶、中药材,紫鹊银花茶畅销国内外,水车天麻、薏米等远销省内外,还有柴火腊肉、猪血丸子、风干板鸭、鱼冻、甜酒、磨芋、笋干、蕨菜等特色小吃味道鲜美,别具风味。
相关链接
目前,世界上的梯田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国丘陵山区地带、菲律宾的吕宋岛、日本南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和小巽他群岛等地,而中国地区的梯田主要分布在江南山岭地区,其中广西、云南居多,又以云南哀牢山的哈尼梯田和广西龙胜龙脊梯田最出名。
梯田最早出现在史前时期。起初人们清除森林或小山项,以便种植一些粮食作物,或者作为防御工事。大致在同一时期,这类梯田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
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按田面坡度的不同可分为水平梯田、反坡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四种。水平梯田适宜在黄土高原等土层深厚的山区修筑,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但修筑较费工。反坡梯田需人为造成外高内低的反坡,非常费工,通常只在坡度很大和暴雨冲刷严重的山区修筑。坡式梯田只沿等高线打埂,适宜人少地多、坡度较缓的丘陵地区。隔坡梯田是坡式梯田与水平梯田的过渡形态,适宜劳动力不够充足的山区。